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互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贺世秀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逯家寨学校

【摘要】 互文阅读教学既保留了统整教学的优势,又降低了教材整合的难度,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免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它将主题相通、作者相同、情感相融、文体相似、结构相仿的两个文本进行的组合,通过提出议题、阅读思辨、建构意义三个层面来实现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将阅读引向深处,构筑大视野的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互文阅读;策略;
【正文】学生的能力和起点参差不齐,这样的高容量课型犹如天上的繁星,可望而不可求。互文阅读教学既保留了统整教学的优势,又降低了教材整合的难度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免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后顾之忧。
  1.互文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
  互文阅读教学借鉴了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中提出的“互文性”这一概念,即“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它打破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将主题相通,作者相同,情感相融,文体相似,结构相仿的两个文本进行的组合,通过比较法、归类法、迁移法等方法的渗透,从而引导学生习得快速阅读、整合信息、思辨阅读等高效阅读的策略。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目标问题
  想要保证阅读教学的质量,相关的老师就需要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按照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整改,确定好其相关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对于目标的确立过程比较模糊,重视程度也比较低,大部分的老师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没有深入的对所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探究,简单的依据教材中的参考内容进行文本的解读。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内容和实际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整体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比较差,无法达到相应的语文教学目标。还有一些老师,在目标的制定上,没有综合性的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只是从“教”的表面进行知识的传授,没有保障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更没有站在学生们的立场上思想问题,让最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们实习的学习状况出现偏差。例如,老师依据教材的内容。选择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觉得学生们之间的讨论热情高涨,但是殊不知学生们的讨论内容已经超过了讨论的范围。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老师对于阅读教学目标的掌控力度比较差,没有清晰的确定出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使得整体语文教学课堂缺乏一定的方向,让其课堂变得更加的枯燥乏味,学生们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2.2个性化问题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对于阅读的教学环节重视程度比较差,学生们往往无法获得自主阅读的机会,老师们都是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尽管,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老师已经开始注重和学生们的沟通程度,并为之提供了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之间对话的机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和教材文本内容的对话程度仍然比较差。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硬性传输程度比较高,老师们负责讲授,学生们负责听讲,学生们被动的进行知识的练习,这使得学生们根本无法扩展自身的思路,自身的创新能力等也无法得到提高,大部分的学生们受到这一影响,其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受到的约束,降低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以及质量。
  2.3被动化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到各类外力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整体的语文教学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学生们被迫的开始各类知识的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大大抑制了学生们的天性,无法发挥出学生们在语文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
  3.互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主题相通策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每个单元围绕同一个人文主题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为开展互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剥豆》《学会看病》表现的主题都是母爱,风格相近,但表达方式各异。把这两篇主题相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互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爱的多元理解,从而深化单元主题。
  3.2作者相同策略
  有人说,要真正理解一位作家,要进行互文阅读,要把他自身的经历、人格的底色融汇进去。那样,就感同身受了,就避免了似是而非、人云亦云的误读。现行教材中,一些名家的作品多次出现,如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和《桃花心木》《鞋匠的儿子》,季羡林的《怀念母亲》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等。若只把这些文章孤立地作为单篇教学,未免有些浅薄。把它们按同一作者组成议题开展互文阅读,既能读出作者的个人情怀,又能读出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可谓一举两得。
  3.3结构相仿策略
  如果说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结构清晰,且有一定的相似度,如果将结构相仿的文章组成一个议题,学生就能逐步学会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安排。彰显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也能为习作教学“开山铺路”。
  3.4文体相似策略
  现行教材所选课文体裁丰富,既有童话、寓言、神话、诗歌、文言文、散文、小说等文学文体,又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其实,相比语言、文字、段落和篇章,文体是调和一切的最高级的形式。教一类文体就得有体现这一类文体特征的过程。从文体的角度组文,实现了“一篇文章—一类文章—一类文体”的层层推进,真正落实了课标所提出的“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总之,老师们要站在一个宏观的、开放的视野下,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视野,不断吸纳、补充、引用、扩展文本以外的文化因素,使文本在相互参照、交互干涉中形成开阔的“文化地带”, 从而生发出更加深刻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 高见.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9)
  [2] 高尚.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9)
  [3] 韩淑香.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整合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2)
  • 【发布时间】2018/10/24 11:29:21
  • 【点击频次】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