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语文教学回归“真语文”

 

【作者】 韦建齐

【机构】 广西省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提高能力,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最佳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培养。所以,我们在文本解读、目标制定、课文教学、拓展延伸中,都应该加强“语文”的意识。
  特级教师曹公齐说:“根据语文课程的特性,立足于语文课程的根本,以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为核心,选定语文教学内容,就不会走向偏差,就不会把语文课上成‘非语文’课。”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真正意义上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 下面就结合我校韦老师执教的《窃读记》教学案例来谈谈。
  【教学案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偷东西图片,看图引入。
  二、细读品味“窃读”,感受读书的渴望。
  (一)快速浏览3—8自然段找出能概括“窃读”滋味的句子。
  【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质疑:快乐体现在哪里?惧怕又表现在哪里?
  【自学提示】用“_____”画出表现快乐的句子,用“~~”画出表现惧怕的句子。
  学生汇报……
  师:我们先看看她是怎样进入书店的?请从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说说这是什么描写?
  学习提示: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写在句子的旁边。
  【出示句子】“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指名汇报,谈体会。
  (3)指导朗读。
  师:作者就这样进入了书店,当她找到自己要看的那本书时,她是怎样读的?
  【出示句子】“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a.作者怎样读?这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师:“饿狼”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不太美好,可作者为什么还这样写?
  “贪婪”: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贪婪”是贬义词,但在文中“贪婪”指的是什么?(指作者不知满足的读书。表现酷爱读书,这叫贬义词褒用。)
  运用:(1)雨后,禾苗贪婪地吮吸(      );(2)春天,花儿贪婪地吸收(    );(3)(   )贪婪地(    )。
  b.改变句子,对比朗读:“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贪婪地读着。”
  过渡:作者对读书是那么强烈,可在书店里她敢放心地读吗?为什么?作者又怎样做?(课件出示第5 自然段)。自由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怎样做的?
  师:(这种读书叫隐藏读)。那你认为在什么时候作者最能安心读书?从第6自然段找出作者窃读的心情。
  【出示句子】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 什么时候读得安心?你发现作者的神态和内心一样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指导多种形式朗读:读出担忧,高兴的语气。 
  过渡:是呀!林海音时多么热爱读书,一放学她就来到书店,连续读了两个多钟头,这时候她有什么感觉?请齐读第7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句子】“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①作者感觉怎样?(劳累、辛酸) 
  ②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爱读书。)
  ③创设情境引读。
  【课件出示】是呀,林海音是多么热爱读书啊!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尽管已经饿得饥肠辘辘,可她在坚持着读书;腿酸脚麻了,就交换一条腿支撑,靠着书柜继续读,当书店的日光灯亮起来时,她还在坚持着读书;腿酸脚麻了,就交换一条腿支撑,靠着书柜继续读;当天空拉下沉沉的黑幕时,她才不情愿地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  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时,她的身体是“饥饿”的,但是她的精神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就是窃读的滋味!
  【情境朗读,能增进情感体验,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酷爱读书,读出恋恋不舍之情,读出由身体的匮乏到精神的满足感。】
  (二)回顾课文,总结“窃读”滋味 。
  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出示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为什么快乐?又惧怕什么? 
  【课件出示】同桌合作完成填空:
  窃读时“我”感到快乐时因为a.        ;b.       ,“我”感到惧怕是因为a.       ;b.         。在窃读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是:看到店里的顾客多,我(安心)——怕书已卖完,我(担忧)——被店老板发现,我(害怕)——我只光顾不买,读起书来(紧张)。这种快乐、恐惧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就是窃读的滋味。难怪作者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个环节体现了语文教学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学完 了课文再抓住中心句进
  行整体上的回顾,既突破了难点,又使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升华情感。】
  三.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1、总结写法。
  2、小练笔(任选一题):
  (1)假如和同学闹矛盾、争吵后,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2)体育课上,老师要求跳山羊,别的同学都跳过去了,唯独你不敢尝试,这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
  教学赏析:
  本案例以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为核心,是一节较好地体现 “教语文”的课,整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教学内容适当、目标定位准确
  阅读教学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教什么”就是挖掘教材的训练点,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怎么教”就是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节课,韦老师选择心理和动作描写的语句,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一方面领悟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体现。教师采用谈话、质疑、圈画、品词品句、讨论、交流以及多种策略的情境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读书中“快乐”与“惧怕”的两种心理活动,领悟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自己复杂心情的写作方法。
  2、遵循了 “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的教学其实就是精彩文段的品读体会和赏析的过程。虽然在第一课时已经从整体入手,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但是第二课时对精彩文段的阅读仍然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为此,在本案例的汇报交流环节,韦老师先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体现窃读 “快乐”和 “惧怕”的句子都找出来,再让学生反复读这些句子,然后谈谈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这就是对这个片段(3—8自然段)的整体把握。接着选择重点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逐句领悟,感情朗读,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领悟写法。这是“部分”的教学。最后,老师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窃读的滋味和写法,这又是从局部回归到整体。
  3、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整节课老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引领着学生在精心创设的“语文”环境里,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品味、积累,在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抓住“贪婪”品词析句,不仅让学生知道这个词语在工具书中的解释,还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在文本中站稳了脚之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运用。最后对比朗读,加深体会。这样扎实地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了赏析词语的能力,积累了语言材料,还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是简约而又有效。
  4、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
  阅读教学的目标系统就是读书、理解、积累。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书、理解的基础上积淀语言以及表达方法,并及时迁移运用。正所谓是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认真落实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节课,通过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的练习,使学生内化了抓住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思想感情的方法。课上的迁移运用练习是有效措施,既有选材的提示,内容多面,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又有写的落实,还有佳作的赏析,学生在欣赏佳作中取长补短,当堂见成效。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能力会得到很大的进步,这就是“教语文”,这样的教学是扎实有效的。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立足于语文课程的根本,以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为核心,重视词句的运用和积累,认真落实读写结合,就能让语文教学回归“真语文”。

  • 【发布时间】2019/3/11 10:56:45
  • 【点击频次】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