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高效教学

 

【作者】 宁 勤

【机构】 广西省玉林市玉州区城北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效课堂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热情,又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兴趣,让学习行使在快乐的轨道上;教学游戏化,提高教学趣味性;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运用“兵教兵”互助教学法,让种种不足尽可能完美展示;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只有树立“高效教学”理念,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兴趣;互助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高效课堂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热情,又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应如何提高信息课教学效率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培养良好兴趣,让学习行使在快乐的轨道上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可缺少的要素。只有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潜意识中自觉高效的开启思维,才能从心理上自觉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并获取相应的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这门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实际上,由于学生心智特点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有天然兴趣的,我们本不应该刻意培养。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年开学新接一些班级时,在常规的调查中,总会发现有少数学生从没有用过或很少使用过电脑,完全不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是标准的“电脑盲”。在实际教学中,也经常会发生多种简单的问题,甚至不用电脑,自己动脑想想也会知道的问题。此时,作为教师,当学生提出了问题时,我们不能用轻视的心态嘲笑他们,或用严厉的语气训斥他们,一定要仔细听取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对学生热情地做出相应的解答。在指导学生时,教师的心态要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激励激发他们成功的信心,这样才能慢慢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游戏化,提高教学趣味性 
  初中信息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是一门理论性偏重的学科。许多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之时,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忆。而学生只能在课堂中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解,了解课本上所存在理论知识。而上机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只沦为一种形式。许多教师在进行讲解之时,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没有重视起学生的学习行为。一些学生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做与上机学习无关的事情,使得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成效较低。而游戏教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抵触心理与学习压力,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富有新意。因此,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如在学习到Word软件的应用之时,教师可以先对Word软件的应用方法以及菜单知识进行理论讲解,之后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将这些教师讲过以及演示过的内容作为竞赛的内容,使学生更加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讲解过后,教师就教学内容进行提问,采用抢答的形式,每抢到且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由他人继续抢答。这样游戏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目标,更有规划地开展自己的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是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有意穿插工具软件教学,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四、有效运用“兵教兵”互助教学法,让种种不足尽可能完美展示
  “兵教兵”互助教学法是指由一个已经接受了知识的学生传授给另一个还未能接受知识的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内小组活动时或课余活动时,这种辅助教学法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学来激发学生的心理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学生“赶、帮、超”的意识,在班级内部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以促进全体学生整体均衡全面发展。事实上,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为最初的学习条件、学习动机以及理解力等各方面存在的主客观差异而造成引起的,只要对他们提供有效合理的帮助,在一定的时间和必要的教学条件下,每个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在最终都能达标。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要求特别高,学生的基础、兴趣、客观条件等方面存在不小差异,加上近几年学校班级学生容量普遍较大,多的班级达60多人,而电脑房配置尚未完全到位,因此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让所有学生都能达标有相当大的困难,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教师在课后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辅导至每一个学生。“兵教兵”互助教学法的运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信息技术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了教师不能照顾所有学生的遗憾。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操作要求和要点布置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有目标、有依据地主动自主地学习。上课时教师对重难点知识巧妙点拨,适时演示,将大部分时间回归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接受知识快、有耐心有热情有责任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在小组内帮助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法还可以延续到课后,这样就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弥补了课时不足的缺陷。
  五、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给所任的计算机班进行课外辅导时,经常进行编程提高的训练。这时,我就注意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育,通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算法、上机实践、调试程序、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课堂教学在形式上虽是集体授课,而实际上则是学生的集体化学习。课外活动小组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即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当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计算机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编程训练和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编写软件,服务于各个部门。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指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在小组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了自学本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树立“高效教学”理念,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够提高。
  • 【发布时间】2019/3/11 10:58:36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