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低年级识字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成分,以低年级识字现状及其原因、识字方法为切入点,试图寻找有效识字策略,争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汉字,了解其意义。
【关键词】 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策略
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标在识字部分提出“会认、会写”的要求,识字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不到位,对字形理解不透彻,所以识字就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攻克这个难点呢?帮助学生高效、有意义地识字,下面我来谈谈几点看法:
一、 低年级识字现状及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1-2年级识字与写字有以下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等。针对课标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识字的重要性,但目前现阶段学生识字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从学生自身来看,他们缺乏识字的主动性,没有理解汉字的意义,缺乏方法,对汉字的记忆比较机械,缺失识字兴趣,课堂有效学习时间较少,没有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没有把自己当做学习的主人。从教师角度看,课堂上教师没有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深刻认识,在教学方法上,机械法占大多数,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识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常使用四种教学方法,分别是: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注音识字法和自理识字法。
(一) 集中识字法
集中识字法即是在教学中整理出生字,首先将生字注音,带着拼音认识汉字,接着将拼音去掉读第二遍,最后一遍有时采用强化记忆法,将生字组词,再来巩固记忆。对于学生没有记住的生字再采用多种读的方式记忆。集中识字的前提是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它利用汉字自身的规律,可归纳出一系列汉字,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化难为易,易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汉字。但是集中识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它容易脱离语言环境孤立的识字,需要教师会归纳一定的识字法,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法。例如,寻找一定的规律成串地归纳形声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教师引导学生把基本字作为归类依据,通过归类强化得到深刻印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识记会减少错误率。
(二) 分散识字法
分散识字法是语文识字教学的另一种方法,相对于集中识字而言,也称为随文识字。在课文中哪里遇到生字,就在哪里呈现该生字,带领学生识记,组词,再带回句子整体读。概括来说,随文识字即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不脱离文体记忆。随文识字有两点特点,其一:随文识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加深学生对字词的记忆。其二:随文识字在文章中循序渐进,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让儿童接受。
(三) 注音识字法
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儿童进行阅读,使拼音和汉字一起学习,巩固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汉字,互相促进,达到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目的。儿童刚入学时,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拼音,借助拼音可以认识汉字,儿童在这种情形下可以独立地学习。结合儿童年龄小,大量的汉字无法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会认读,运用注音识字法可以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让儿童在快乐中轻松学习汉字。
(四) 字理识字法
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个字都含有一定的文化意义。除了前三种识字方法,我们还应教习学生建立“明理识字”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汉字的意义,从而可以自主地去认、去读,这样不仅能提高识字的速度,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从”字,教师先从意思入手,一人跟在一人后,学生既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又记住了“从”字的写法,最后再强化读音,这样一来,体现了汉字形、音、义的统一。如“聪”字,拆分来看与耳、心有关,耳朵能听,心里会想,会思考,耳听心辨,这便是“聪”的意思。了解部件所表的含义,也可以尽可能发现汉字的内在联系,提高识字效率。如心字底的字与思想有关,“思、想、意、志”等字,竖心旁的字与心情有关,“情、怜、恼、忧”等字。通过观察汉字的内部结构与连心,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识记汉字,了解其意义,提高识字效率。
三、 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目前识字教学大多方式单一,欠缺灵活度和多样性,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好动,课堂教学有效性打折扣。要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就要调动小学生的识字热情,首先要教师的教学形式多样。比如,低年级可以巧妙地运用游戏贯穿于教学中,利用生字对对碰,词语找朋友或者小老师教学。再次要将课堂教学有效地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利用,在字图结合与观看动画中愉快地识字。
(二)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直观形象的知识呈现给学生的方式,课外学习则是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环境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的知识。在课外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以故事激发识字兴趣,从而迁移到课内学习中。其次以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促进识字教学。在家庭和学校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识字兴趣。最后在课外可以利用识字卡,在休闲娱乐中增加识字量。
(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在进行汉字教习的同时,也从字里行间中让学生对国家、社会有所了解。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还可以通过汉字将鲜活的文化传递给学生,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部编版教材选用课文时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古对今》,以及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端午粽》。在识字教学中通过汉字形音义部分的统一,讲解不同文字历史与发展,这样既可以营造利于学生识字的文化环境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次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与接受能力方面有一定区别,以及受学习态度的影响,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有所差异。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认清学生所存在的这些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教学模式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成几个层次,对待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布置相应的作业,循序渐进,使学生们都得到相应地提高。
四、结束语
识字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版块,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受限,对于识字部分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正因如此,在语文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教学兴趣,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春梅.让“随文识字”趣味横生——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J].小学时代:教师,2012(10).
[2]许艳丽.几种汉语识字教学方法的比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2).
【关键词】 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策略
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标在识字部分提出“会认、会写”的要求,识字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不到位,对字形理解不透彻,所以识字就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攻克这个难点呢?帮助学生高效、有意义地识字,下面我来谈谈几点看法:
一、 低年级识字现状及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1-2年级识字与写字有以下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等。针对课标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识字的重要性,但目前现阶段学生识字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从学生自身来看,他们缺乏识字的主动性,没有理解汉字的意义,缺乏方法,对汉字的记忆比较机械,缺失识字兴趣,课堂有效学习时间较少,没有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没有把自己当做学习的主人。从教师角度看,课堂上教师没有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深刻认识,在教学方法上,机械法占大多数,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识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常使用四种教学方法,分别是: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注音识字法和自理识字法。
(一) 集中识字法
集中识字法即是在教学中整理出生字,首先将生字注音,带着拼音认识汉字,接着将拼音去掉读第二遍,最后一遍有时采用强化记忆法,将生字组词,再来巩固记忆。对于学生没有记住的生字再采用多种读的方式记忆。集中识字的前提是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它利用汉字自身的规律,可归纳出一系列汉字,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化难为易,易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汉字。但是集中识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它容易脱离语言环境孤立的识字,需要教师会归纳一定的识字法,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法。例如,寻找一定的规律成串地归纳形声字。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梅、梨、枝、株”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教师引导学生把基本字作为归类依据,通过归类强化得到深刻印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识记会减少错误率。
(二) 分散识字法
分散识字法是语文识字教学的另一种方法,相对于集中识字而言,也称为随文识字。在课文中哪里遇到生字,就在哪里呈现该生字,带领学生识记,组词,再带回句子整体读。概括来说,随文识字即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不脱离文体记忆。随文识字有两点特点,其一:随文识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加深学生对字词的记忆。其二:随文识字在文章中循序渐进,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让儿童接受。
(三) 注音识字法
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儿童进行阅读,使拼音和汉字一起学习,巩固汉语拼音的同时认识汉字,互相促进,达到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目的。儿童刚入学时,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拼音,借助拼音可以认识汉字,儿童在这种情形下可以独立地学习。结合儿童年龄小,大量的汉字无法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会认读,运用注音识字法可以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让儿童在快乐中轻松学习汉字。
(四) 字理识字法
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个字都含有一定的文化意义。除了前三种识字方法,我们还应教习学生建立“明理识字”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汉字的意义,从而可以自主地去认、去读,这样不仅能提高识字的速度,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从”字,教师先从意思入手,一人跟在一人后,学生既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又记住了“从”字的写法,最后再强化读音,这样一来,体现了汉字形、音、义的统一。如“聪”字,拆分来看与耳、心有关,耳朵能听,心里会想,会思考,耳听心辨,这便是“聪”的意思。了解部件所表的含义,也可以尽可能发现汉字的内在联系,提高识字效率。如心字底的字与思想有关,“思、想、意、志”等字,竖心旁的字与心情有关,“情、怜、恼、忧”等字。通过观察汉字的内部结构与连心,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识记汉字,了解其意义,提高识字效率。
三、 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目前识字教学大多方式单一,欠缺灵活度和多样性,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好动,课堂教学有效性打折扣。要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就要调动小学生的识字热情,首先要教师的教学形式多样。比如,低年级可以巧妙地运用游戏贯穿于教学中,利用生字对对碰,词语找朋友或者小老师教学。再次要将课堂教学有效地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利用,在字图结合与观看动画中愉快地识字。
(二)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直观形象的知识呈现给学生的方式,课外学习则是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环境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的知识。在课外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以故事激发识字兴趣,从而迁移到课内学习中。其次以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促进识字教学。在家庭和学校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识字兴趣。最后在课外可以利用识字卡,在休闲娱乐中增加识字量。
(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在进行汉字教习的同时,也从字里行间中让学生对国家、社会有所了解。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还可以通过汉字将鲜活的文化传递给学生,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部编版教材选用课文时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古对今》,以及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端午粽》。在识字教学中通过汉字形音义部分的统一,讲解不同文字历史与发展,这样既可以营造利于学生识字的文化环境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次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与接受能力方面有一定区别,以及受学习态度的影响,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有所差异。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必须认清学生所存在的这些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教学模式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成几个层次,对待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布置相应的作业,循序渐进,使学生们都得到相应地提高。
四、结束语
识字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版块,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受限,对于识字部分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正因如此,在语文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教学兴趣,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春梅.让“随文识字”趣味横生——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J].小学时代:教师,2012(10).
[2]许艳丽.几种汉语识字教学方法的比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2).
- 【发布时间】2019/3/11 11:00:03
- 【点击频次】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