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教育水平的策略

 

【作者】 娄德良

【机构】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普通话作为的人们交流的基本工具,其地位和作用在我们生活中越发重要,为了更好的在农村推广普通话,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本文结合当前农村小学生教学实际,提出了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教育水平策略。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教育水平

  普通话既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又是全国通用语言,既要在汉民族中推广也应该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和使用,作为西部地区的农村,大多数人说的普通话是极不标准的,若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一个人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与他人交流、交际的必备技能,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在我们广大的农村因为学习普通话的具体语言环境不良,学习时间不够或其他外部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学生往往只是乐意于做一些笔头上的练习,而很难用普通话与别人进行交际,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教育水平呢?
  一、 农村小学生普通话教育水平不高的因素
  1、 恐讲心理的影响。
  农村的孩子一般比较胆小,羞于说普通话,很多学生怕开口说错,受到老师的责备同学的嘲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常导致学生说普通话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表达,说话时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而造成恐惧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少足够的普通话练习机会,在平时没有一种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语句的对错,因而阻碍了普通话练习的顺利进行。
  2、 缺少普通话的氛围。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是农村学生接触解说(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交际情景的激活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且农村大多数教师的普通话说的也不是很好,大多用本地话、方言上课,也就是受师资力量的局限,老师在课堂上普通话用的较少,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节方言课等形式,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另外,广大学生的家长基本都是农村人不会说普通话,更没有意识要说普通话,从孩子呱呱落地就接受他们潜移默化的方言影响,教师就是苦口婆心的教授他们,收到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如教学 “鞋”字一词,受到农村方言的影响读为“孩”子。
  3、 学生的惰性心理。
  普通话学习不同于其他语言学科的学习,它具有独有的特点,需要学生课后花时间去听 、去说、去练,要勤奋好学,但有部分学生懒学,课后不会自己主动说普通话,只局限与课上的一点时间,普通话训练受到严重的局限性。
  二、提高小学生普通话教育水平的策略
  1、 立足课堂营造民主氛围。
  农村大部分学生胆小不愿意说普通话是处于一种胆怯的心理,尤其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敢用普通话,羞于用普通话发表自己的见解,生怕用普通话说错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造民主平等和谐说普通话的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使作为主体的学生愿意说敢于说乐于说。尤其是针对那些性格胆小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普通话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农村孩子与外界有关说普通话方面的内容接触得很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时间大多是在学校里,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为学生创造一个训练环境,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创设有关情景达到方法,让学生尽量都用普通话与同伴对话,另外,小学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是情感丰富、文句优美、语句规范的文章,让学生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朗读,既能在竞争中训练说普通话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多了潜移默化说普通话的能力自然就提高的很快。
  3、 注重实践提高说普通话的能力。
  说普通话作为一种技能,技能的训练它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学校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而且一个也不能少,让学生在人多的环境中说出正确的普通话,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集体背诵故事比赛”、“个人朗诵比赛”、“表演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每一位教师都要鼓励学生轮流推选参加,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一次次的活动实践中相信学生的普通话一定能有所提升。
  4、 善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纠正普通话。
  随着多媒体手段的引入,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家里有电视、复读机等。教师要教学生有效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不会说普通话没关系可以先听别人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经典的课文进行配乐朗诵,分学段分时间播送,让学生学说,看谁学得好学得像定期的开展各类比赛以学促说。只要坚持普通话总会说好。
  5、 家校联系双管齐下。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有限,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家庭这一块阵地。利用家访、电话等形式向家长讲述当前社会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和普通话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地位,要求他们支持并督促子女在家里学习普通话,为子女学习普通话创造必要的条件。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心,孩子的普通话水平必然能够提高。
  总之,要搞好农村小学生普通话的教育水平小学教师是关键。作为农村的教师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当然普通话的学习也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式上由单一到多样从形象到抽象的原则进行,使农村小学生敢于开口、易于开口、乐于开口,尽一切努力来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贵州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导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12
  [2]李五虎,农村中小学使用普通话现状调查及思考。吉林教育。2010年第五期。
  • 【发布时间】2019/3/11 11:03:14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