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真情实境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就是“说”。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启蒙阶段,一定要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养成说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有足够的交流能力而打好基础。
【关键词】 激发热情;习惯养成;口语交际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这种培养是为了表演,增加课堂形式的培养,是为了相关练习来应付考试的培养,还是真正为了学生的习惯养成,将来运用于实际交流的培养呢?我们如何培养,如此培养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并付诸于实践行动的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尤其是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情境的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由于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总是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成了英语教师极为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营造英语的教学情境呢?第一,要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的习惯。比如学生早上见到老师要说:“good morning teacher”;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thank you”;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要说:“I am sorry”;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要说:“Let me try.”等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说英语的习惯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羞愧心理,一旦学生发现同学们都会说英语时,说英语就真的成为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第二,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英语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听的局面,要给学生说英语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做一个简短的个人演讲,或者是让学生大声朗读一篇英语文章,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口语便在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得到了不断的积累,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必然会更上一个台阶。第三,让学生扮演对话中的角色。小学英语教材多是以简单对话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座位上与周围学生组成搭档,一同来进行对话表演,最后推选出几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一番,还可以真正的走入对话情境,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创设交流情境
小学英语教学,我们提倡联系生活实际,为生活而学,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更提倡在情境中交流,根据各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师都应仔细备课,找到最恰当的方式将课本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兴趣说,说得有价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心理学规律证明,学习外语如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情景,那么交际能力的形成就会更快、更容易,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更多地处于英语氛围,激发学生的需要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我们要尽量运用实物进行教学,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尽量用表演、游戏的方式提高表达能力。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水果时,我在一个大袋子中放入各种水果,然后让学生来摸一摸,闻一闻,或者用猜谜的方式。比如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等等,让他们猜一猜,老师做出示范,让学生之间用“What is it?”“This is a/an... ”进行简单操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会学得争先恐后、兴趣不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提到多媒体教学,现在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等甚为流行,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影响不可低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根据口语交际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但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是为了学而服务,而不能让它仅限于一种展示,一种前卫表演,流于形式,要用在有用之处,用在点上。
三、在歌曲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通过多年的研究表明与其它的表达方式相比,通过音乐方式进入学生大脑的知识往往储存的时间更加长,留下的印象也更加的深刻。音乐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多种多样。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里播放几首儿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一般在经过一个课件休息之后仍然沉浸在之前的种种乐趣中,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是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的,这时教师不妨通过音乐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英语课程安排在上午前两节课时,教师可以在给学生播放《good morning》,简单的歌词“Good morning to you with sunshiny faces,Good morning to you,We're all in our places with sunshiny faces,Good morning to you.”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富有节奏的音乐美感,更可以给学生的一天带来美好的心情。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促使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表达的学生来说,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促使他们开口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四、减轻并克服畏难情绪,保证英语口语学习
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规范,词汇量不大,他们心理压力大,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于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他们在用英语表达时有的双手颤抖,声音变调;有的额头冒汗,眼睛不敢看老师;有的翻来覆去重复一句话。因此,要让学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除了具备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外,教师还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
在教学中,英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幽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奇、有感,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提高口语训练的趣味性。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肯定。当学生害怕不敢开口说英语时,老师就应当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给他一个轻松、温暖的环境让他继续说好英语;当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时要及时地加以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真正感到鼓舞和愉快,并产生自信心和主动性,进一步想方设法去提高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清云.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艺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激发热情;习惯养成;口语交际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这种培养是为了表演,增加课堂形式的培养,是为了相关练习来应付考试的培养,还是真正为了学生的习惯养成,将来运用于实际交流的培养呢?我们如何培养,如此培养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并付诸于实践行动的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尤其是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情境的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由于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总是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成了英语教师极为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营造英语的教学情境呢?第一,要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的习惯。比如学生早上见到老师要说:“good morning teacher”;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thank you”;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要说:“I am sorry”;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要说:“Let me try.”等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说英语的习惯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羞愧心理,一旦学生发现同学们都会说英语时,说英语就真的成为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第二,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英语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听的局面,要给学生说英语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做一个简短的个人演讲,或者是让学生大声朗读一篇英语文章,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口语便在这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得到了不断的积累,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必然会更上一个台阶。第三,让学生扮演对话中的角色。小学英语教材多是以简单对话的形式出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座位上与周围学生组成搭档,一同来进行对话表演,最后推选出几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同学面前表现一番,还可以真正的走入对话情境,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创设交流情境
小学英语教学,我们提倡联系生活实际,为生活而学,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更提倡在情境中交流,根据各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师都应仔细备课,找到最恰当的方式将课本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兴趣说,说得有价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心理学规律证明,学习外语如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情景,那么交际能力的形成就会更快、更容易,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更多地处于英语氛围,激发学生的需要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口语交际,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我们要尽量运用实物进行教学,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尽量用表演、游戏的方式提高表达能力。例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水果时,我在一个大袋子中放入各种水果,然后让学生来摸一摸,闻一闻,或者用猜谜的方式。比如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等等,让他们猜一猜,老师做出示范,让学生之间用“What is it?”“This is a/an... ”进行简单操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会学得争先恐后、兴趣不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提到多媒体教学,现在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等甚为流行,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影响不可低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十分感兴趣。根据口语交际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但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是为了学而服务,而不能让它仅限于一种展示,一种前卫表演,流于形式,要用在有用之处,用在点上。
三、在歌曲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通过多年的研究表明与其它的表达方式相比,通过音乐方式进入学生大脑的知识往往储存的时间更加长,留下的印象也更加的深刻。音乐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多种多样。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里播放几首儿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一般在经过一个课件休息之后仍然沉浸在之前的种种乐趣中,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是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的,这时教师不妨通过音乐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英语课程安排在上午前两节课时,教师可以在给学生播放《good morning》,简单的歌词“Good morning to you with sunshiny faces,Good morning to you,We're all in our places with sunshiny faces,Good morning to you.”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富有节奏的音乐美感,更可以给学生的一天带来美好的心情。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促使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表达的学生来说,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促使他们开口确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四、减轻并克服畏难情绪,保证英语口语学习
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规范,词汇量不大,他们心理压力大,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于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他们在用英语表达时有的双手颤抖,声音变调;有的额头冒汗,眼睛不敢看老师;有的翻来覆去重复一句话。因此,要让学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除了具备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外,教师还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
在教学中,英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幽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奇、有感,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提高口语训练的趣味性。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肯定。当学生害怕不敢开口说英语时,老师就应当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给他一个轻松、温暖的环境让他继续说好英语;当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时要及时地加以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真正感到鼓舞和愉快,并产生自信心和主动性,进一步想方设法去提高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清云.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艺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9/3/11 11:06:06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