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学数学选择题的迷惑区及其破解
【关键词】 ;
【正文】 1.研究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迷惑区及其破解方法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选择题在数学考试中的地位的提高,如何破解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迷惑区也变得越发重要。解答选择题是检验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总结和分析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迷惑区,研究相应对策,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2.初中数学选择题迷惑区及其分析方法
迷惑区就是指在各类选择题中,因为题目的诱导性和迷惑性使得学生在做题时容易陷入某种误区,从而使得解答出错的陷阱。选择题的迷惑区是多样的,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因自身的知识水平产生各种盲点,例如思维不缜密、粗心大意、审题不严等等。在这些解题漏洞中,选择题的诱答项就会变成迷惑区,引诱学生解题错误,而选择题的命题者则会充分利用这些漏洞设置选项,设下迷惑区,然后通过学生对题目解答的情况达到考察学生的目的。因此具有迷惑区的选择题往往使学生在解题时产生思维上的漏洞,而对这些漏洞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提高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迷惑区的分类及其破解方法
在初中数学选择题中,因为选择题的特点,使得选择题的解答具有迷惑性,而选择题的迷惑区也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换,下面总结6种不同类型的迷惑区,并通过多个具体例子的解析来分析研究其迷惑区的特点及其破解方法。
3.1 概念不熟悉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
B 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C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
D 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诱答项:ACD。
解析:A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不仅符号相反,而且绝对值相等。正数与负数虽然符号相反,但绝对值不一定相等。C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还有零。D 距离指的是某条线段的长度,垂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不能作为距离。
正确答案:B。
迷惑区分析:对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是本题的易错点,所以学生在面对亦真亦假的诱答项的时候,会因为对概念理解的不透彻而陷入迷惑区,踏入题目设置的陷阱,从而答错题目。
破解方法:首先,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基本概念有着充分的认识,而教师在讲解时要重点指出其易错点,让学生提高警惕,加深印象。其次,还要通过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从而减少学生解答概念相关题型的出错率。
3.2 思维不周密
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和6,则第三条边的边长为( )。
A.10 B.2■
C. 12 D.10或2■
诱答项:A
解析:当8和6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时,根据勾股定理,可知第三边的边长为■=10;当8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时,第三边的边长为■=2■。
正确答案:D
迷惑区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容易解得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为■=10,而学生就会因为常见直角三角形边长6,8,10的干扰,把6和8两边的长当成两直角边的长,从而忽略8也可为斜边的这一情况,因解答不完整得出错误答案。
破解方法:这类题型的迷惑区是由思维不周密引起的,因此在解这种类型的习题时,要注意对题目进行全面地思考,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将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进来,尽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增强解题的严密性,这样就能避免进入迷惑区,解出正确的答案。
3.3 审题不严
例3 某食品公司四月份的产量为50吨,第二季度产量为182吨,如果每个月产量的增长率相等,则五月份和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x为( )。
A . 19% B.20%
C.21% D.22%
诱答项:A。
解析:根据题意,有,解得。
正确答案:B。
迷惑区分析:在解本题时,有的学生会将第二季度产量和六月份的产量搞混淆,导致算错题目。
破解方法:此类题目一般是由于学生过于粗心大意造成审题不严才导致解答错误的。所以学生在解答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题,不能因为题目看起来简单就大意起来,在认真解完题后还要验证一下答案,检查是否有什么地方被遗漏,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因为审题不严而出错。
3.4 忽视隐藏条件
例4 设关于x的方程(n+3)x2-4x+2=0有实数根,则实数n的取值范围是( )。
A.n≤-1 B.n<-1
C. n≤-1且n≠-3 D. n<-1且n≠-3
诱答项:C。
解析:本题有两种情况:(1)当n+3≠0时,要使方程有实数根,则要满足b2-4ac≥0,即(-4)2-8(n+3)≥0,解得n≤-1,故当n≤-1且n≠-3时,方程有实数根;(2)当n+3=0,即n=-3时,方程-4x+2=0,x=■,即当n=-3时,方程有一个实数根。综上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n≤-1。
正确答案:A
迷惑区分析:在解相关题型的时候,有的学生一看见方程有实数根就会立即套入求b2-4ac≥0且x2的系数不能为零的模式,从而忽略了当的系数为零时方程也有可能存在实数根的这种情况,从而漏解答案。
破解方法:此类题目一般是因为学生解题时不够细心,从而忽视隐藏条件才导致解题错误的,因此在解题目时,学生应该细心审题,分类讨论,并注意各种隐藏的限制条件,例如角的取值范围、未知数x的取值等等,在经过全面的考虑后细心解题,这样就不会轻易被诱答项引导向迷惑区,解出正确答案。
3.5 主观臆断
例5在圆A中,若MN=2PQ,则弦MN和弦PQ的关系是( )。
A.MN>2PQ B.MN=2PQ
C.MN<2PQ D.MN≠2PQ
诱答项:B。
解析:在■上取其中点O,因为■=2■,所以■=■,MO=NO=PQ。又因为MO+NO>MN,所以MN<2PQ。
正确答案:C。
迷惑区分析:在解本题的时候,有的学生没有经过严密的思考,只凭感觉来做题,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很容易得到MN=2PQ的答案,答错题而不自知。
破解方法:此类题目一般是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或者解题经验来诱导学生犯错,因此学生在解题时,一定要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一切以题目给出的条件为准,然后再根据这些条件去解题,便不会轻易落入迷惑区的圈套,解出答案。
3.6 公式不熟悉
例6下列各式正确的个数有( )。
(1)(x-2)2=x2-2x+4 ;
(2) (a+b)2=a2+b2;
(3) (-a-b)2=a2+2ab+b2;
(4)(3a+1)(-3a+1)=9a2-1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诱答项:BCD。
解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可得(x-2)2=x2-4x+4,中间项应为前后两项乘积的2倍,而题目的中间项漏了乘以2;(2)(a+b)2 =a2+2ab+b2;(3) (-a-b)2=[-(a+b)]2=(a+b)2=a2+2ab+b2。
正确答案:A
迷惑区分析:学生在解题时,对运算公式的不熟悉会容易导致在运算时产生混淆。
破解方法:此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学生要加深对各种数学公式的理解,重视公式的形成过程,了解公式的本质,从而增强应用公式的能力。
4 .结语和展望
在初中数学的各类考试中,选择题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因为选择题的特点,使得选择题具有迷惑性,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会因为概念认识不清、思维不周密、粗心大意、主观臆断等种种原因导致解答出错,而选择题的诱答项更是让学生在答题时轻易陷入迷惑区,因此,研究与破解选择题的迷惑区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各类习题和试卷中出现的题目进行了筛选、总结和分类,并通过对所选的例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各类题型中易出现的迷惑区,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破解,使学生在进行选择题解答时能够更清醒,更全面,更准确,同时也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逻辑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由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对于初中数学选择题迷惑区的研究还很粗浅,期待各位读者同行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获得更多更好的破解数学选择题迷惑区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选择题在数学考试中的地位的提高,如何破解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迷惑区也变得越发重要。解答选择题是检验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总结和分析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迷惑区,研究相应对策,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2.初中数学选择题迷惑区及其分析方法
迷惑区就是指在各类选择题中,因为题目的诱导性和迷惑性使得学生在做题时容易陷入某种误区,从而使得解答出错的陷阱。选择题的迷惑区是多样的,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因自身的知识水平产生各种盲点,例如思维不缜密、粗心大意、审题不严等等。在这些解题漏洞中,选择题的诱答项就会变成迷惑区,引诱学生解题错误,而选择题的命题者则会充分利用这些漏洞设置选项,设下迷惑区,然后通过学生对题目解答的情况达到考察学生的目的。因此具有迷惑区的选择题往往使学生在解题时产生思维上的漏洞,而对这些漏洞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提高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3.迷惑区的分类及其破解方法
在初中数学选择题中,因为选择题的特点,使得选择题的解答具有迷惑性,而选择题的迷惑区也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换,下面总结6种不同类型的迷惑区,并通过多个具体例子的解析来分析研究其迷惑区的特点及其破解方法。
3.1 概念不熟悉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
B 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C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
D 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诱答项:ACD。
解析:A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不仅符号相反,而且绝对值相等。正数与负数虽然符号相反,但绝对值不一定相等。C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还有零。D 距离指的是某条线段的长度,垂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不能作为距离。
正确答案:B。
迷惑区分析:对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是本题的易错点,所以学生在面对亦真亦假的诱答项的时候,会因为对概念理解的不透彻而陷入迷惑区,踏入题目设置的陷阱,从而答错题目。
破解方法:首先,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基本概念有着充分的认识,而教师在讲解时要重点指出其易错点,让学生提高警惕,加深印象。其次,还要通过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从而减少学生解答概念相关题型的出错率。
3.2 思维不周密
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和6,则第三条边的边长为( )。
A.10 B.2■
C. 12 D.10或2■
诱答项:A
解析:当8和6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时,根据勾股定理,可知第三边的边长为■=10;当8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时,第三边的边长为■=2■。
正确答案:D
迷惑区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容易解得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为■=10,而学生就会因为常见直角三角形边长6,8,10的干扰,把6和8两边的长当成两直角边的长,从而忽略8也可为斜边的这一情况,因解答不完整得出错误答案。
破解方法:这类题型的迷惑区是由思维不周密引起的,因此在解这种类型的习题时,要注意对题目进行全面地思考,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将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进来,尽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增强解题的严密性,这样就能避免进入迷惑区,解出正确的答案。
3.3 审题不严
例3 某食品公司四月份的产量为50吨,第二季度产量为182吨,如果每个月产量的增长率相等,则五月份和六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x为( )。
A . 19% B.20%
C.21% D.22%
诱答项:A。
解析:根据题意,有,解得。
正确答案:B。
迷惑区分析:在解本题时,有的学生会将第二季度产量和六月份的产量搞混淆,导致算错题目。
破解方法:此类题目一般是由于学生过于粗心大意造成审题不严才导致解答错误的。所以学生在解答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题,不能因为题目看起来简单就大意起来,在认真解完题后还要验证一下答案,检查是否有什么地方被遗漏,这样才能保证不会因为审题不严而出错。
3.4 忽视隐藏条件
例4 设关于x的方程(n+3)x2-4x+2=0有实数根,则实数n的取值范围是( )。
A.n≤-1 B.n<-1
C. n≤-1且n≠-3 D. n<-1且n≠-3
诱答项:C。
解析:本题有两种情况:(1)当n+3≠0时,要使方程有实数根,则要满足b2-4ac≥0,即(-4)2-8(n+3)≥0,解得n≤-1,故当n≤-1且n≠-3时,方程有实数根;(2)当n+3=0,即n=-3时,方程-4x+2=0,x=■,即当n=-3时,方程有一个实数根。综上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n≤-1。
正确答案:A
迷惑区分析:在解相关题型的时候,有的学生一看见方程有实数根就会立即套入求b2-4ac≥0且x2的系数不能为零的模式,从而忽略了当的系数为零时方程也有可能存在实数根的这种情况,从而漏解答案。
破解方法:此类题目一般是因为学生解题时不够细心,从而忽视隐藏条件才导致解题错误的,因此在解题目时,学生应该细心审题,分类讨论,并注意各种隐藏的限制条件,例如角的取值范围、未知数x的取值等等,在经过全面的考虑后细心解题,这样就不会轻易被诱答项引导向迷惑区,解出正确答案。
3.5 主观臆断
例5在圆A中,若MN=2PQ,则弦MN和弦PQ的关系是( )。
A.MN>2PQ B.MN=2PQ
C.MN<2PQ D.MN≠2PQ
诱答项:B。
解析:在■上取其中点O,因为■=2■,所以■=■,MO=NO=PQ。又因为MO+NO>MN,所以MN<2PQ。
正确答案:C。
迷惑区分析:在解本题的时候,有的学生没有经过严密的思考,只凭感觉来做题,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很容易得到MN=2PQ的答案,答错题而不自知。
破解方法:此类题目一般是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或者解题经验来诱导学生犯错,因此学生在解题时,一定要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一切以题目给出的条件为准,然后再根据这些条件去解题,便不会轻易落入迷惑区的圈套,解出答案。
3.6 公式不熟悉
例6下列各式正确的个数有( )。
(1)(x-2)2=x2-2x+4 ;
(2) (a+b)2=a2+b2;
(3) (-a-b)2=a2+2ab+b2;
(4)(3a+1)(-3a+1)=9a2-1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诱答项:BCD。
解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可得(x-2)2=x2-4x+4,中间项应为前后两项乘积的2倍,而题目的中间项漏了乘以2;(2)(a+b)2 =a2+2ab+b2;(3) (-a-b)2=[-(a+b)]2=(a+b)2=a2+2ab+b2。
正确答案:A
迷惑区分析:学生在解题时,对运算公式的不熟悉会容易导致在运算时产生混淆。
破解方法:此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数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学生要加深对各种数学公式的理解,重视公式的形成过程,了解公式的本质,从而增强应用公式的能力。
4 .结语和展望
在初中数学的各类考试中,选择题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因为选择题的特点,使得选择题具有迷惑性,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会因为概念认识不清、思维不周密、粗心大意、主观臆断等种种原因导致解答出错,而选择题的诱答项更是让学生在答题时轻易陷入迷惑区,因此,研究与破解选择题的迷惑区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各类习题和试卷中出现的题目进行了筛选、总结和分类,并通过对所选的例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各类题型中易出现的迷惑区,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破解,使学生在进行选择题解答时能够更清醒,更全面,更准确,同时也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逻辑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由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对于初中数学选择题迷惑区的研究还很粗浅,期待各位读者同行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获得更多更好的破解数学选择题迷惑区的方法。
- 【发布时间】2019/4/8 11:28:27
- 【点击频次】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