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如何调动起学生的习作欲望

 

【作者】 梁艳琼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西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学生最感头疼的难题。在作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不善于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另一方面即使去观察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并没有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这些种种现象就导致学生习作无内容可写,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迫使我们教师要进行思考与研究,要把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起来,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认识生活,使学生愿把写作看作是一件乐事,愿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写作能力,寓教于乐呢?
  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其实,指导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复杂的、重要的过程。我认为,学生作文指导贵在创新,贵在激趣。作文指导课上结合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学生兴趣调动了,才会给学生的自由飞翔加上强劲的双翅:才会发展学生思维,调动情感积累和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兴趣乃写作之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设计导入力求新,激趣“情不动,故辞不发,”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作文,我带来了小时候和老师的一张合影,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好奇地欣赏着,并窃窃私语,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我打开音乐,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每当空闲时,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稍停片刻,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学生屏息凝听,讲完后,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我有些感动,没有想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只见学生托腮沉思,这样的导入“动之以情”,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之逬发出真实的情怀。
  2.运用多媒体力求新,激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课堂,它有声有色,形象直观,可化静为动。在作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写作兴趣,在兴趣中促使学生投入观察。鲁迅先生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可见观察也是何等重要。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课间的某个活动时,我事前没有通知学生,在学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摄下学生活动的几个场面,如:跳绳、打羽毛球、踢建子、爬杠等,拍的时候有意捕捉学生活动时的细节,如动作、神情、语言以及围观者的种种表现。上课时,我先慢放画面,而后放大某个重要的特写镜头,并适时地让画面定格,这样的慢放、放大特写、定格都是为了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趣味观察:再提出相应的问题,以便调动学生语言思维的积极性。这时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热情四射,看完后,要求学生完成习作,很快,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比赛场面跃然纸上。
  3.体验生活力求新,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如果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
  4.实践活动力求新,激趣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又是孩子们生活成长的摇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玩的天性得以暴露,进而玩中实践,实践中体会,体会中感悟。冰心老人说:“专心地学习,痛快地玩。”因此,我认为实践活动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束缚,让他们自由展露,驰骋思维,挥洒情感,真实行为,只要目的达到即可。如在指导学生写某个比赛的作文时,我在课堂上举行了扳手腕比赛,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扳手腕的同学大显身手,尽情拼搏,双方双脚死死抵着地面,小脸憋得通红,你来我往,不分胜负,周围同学挥舞手臂,呐喊助威,这情,这景,这活生的画面是生活的写照,也是写作的活水源,这时实践活动也成了一种写作需要,写作乐趣,一切有血有肉的文字得以生动再现。
  二、注重情感体验,激活写作源泉
  在一次“六·一”的前夕,我与学生交谈如何庆祝“六·一”节时,发现学生对“六·一”庆祝活动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写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闻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言词中肯,感情强烈,潇潇洒洒六百多字。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重而辞发,激活脑中丰富的沉睡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在教学中,我发现传统习作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那些材料可用,那些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透彻细致,却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要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的情感积极参与。因为学生积累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中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
  三、激发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当学生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时,作文教学的过程要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使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是一种乐趣。
  1.首先讲明道理,引起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作文,如学校要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我就在班内开展了评选活动,选出优秀少先队员,然后让同学们讨论他为什么是“优秀少先队员”。最后我提出一个作文题目:记一名“优秀少先队员”。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也觉得写文章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兴趣和自觉性。
  2.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在玩中学,学中玩必定能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写《一件有趣的事》时有关“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我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参加游戏时的场面,回想老度、母鸡、小鸡的神态,重点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如“张开、闪、扑、躲、抓”等,再带学生到操场上做游戏,学生在紧张、兴奋又快乐的气氛中领会到老鹰、母鸡和小鸡的神态、动作是怎样的,然后再开始写作,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内容充实,语句生动条理分明。真可说是学中玩,玩中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课堂上,我先将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学生一听,个个迫不及待,互不示弱,拿起笔一鼓作气地将故事完整地写出来了。并且多数学生写得都很具体、生动,有些学生还增加了一些情节,使故事变得更有趣。通过这样形式的训练,学生既感兴趣,写作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4.在教学中应将起点放低,激发他们写作积极性。学生写作时每一点成绩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他们从教师对待这些成绩的态度中判断老师对他们期望值的高低,老师要用诚恳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功。根据小学生喜欢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习作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时刻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学生作文的进步,及时鼓励学生,对差生更不能忽视,要努力去发现作文中的亮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作文进步的喜悦,増加写作的内动力,从而使学生爱上作文同时要求学生把优秀作文抄下来,布置成作文园地,在交流中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四、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方面的收获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一般采用自己修改、同桌互评、自由评改、自评完善的方式进行,当学生完成习作后,根据习作要求及学生实际,提出比较具体的修改要求及内容,并按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作的评改,具体步骤如下:
  1.自己修改。让学生回过头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一次再加工。主要方法是:朗读和默读。目的是:(1)对自己习作的语句进行再疏通。(2)检查更正习作中的错别字,改正习作中不规范的标点符号。(3)对自己习作的选材进行一次再取舍,删减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素材,増添那些更利于表现主题的素材,审视自己的习作结构,主要从开头、结尾、重点三方面去完善。(4)如果是自命题习作,则要反复地推敲题目,力求题目的准确、简洁、新颖。
  2.同桌互评。具体方法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或朗读、或默读或倾听。(1)是帮助发现习作中的错别字及不规范的标点符号。(2)是加强同桌之间的合作交流。(3)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向同伴学习的机会。
  3.自由评改。方法是:评改的主体可以是家长、其他老师、伙伴、兄弟姐妹等。目的是:(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成就感。(2)最大程度地拉近学生习作和生活的距离。(3)从更多的人那里学习知识,借鉴习作方法。
  4.自评完善。方法是:再次认真读自己的习作,检査更正错别字,修改病句,思考別人修改评价的意见和建议,采纳自己比较认可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习作写出简短的评语。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教学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内动力,是习作的支点,其实也只有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
  • 【发布时间】2019/4/8 11:29:18
  • 【点击频次】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