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化学课外实验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
——关于自制酸碱指示剂实验的思考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三大目标、五大任务、十大措施,并把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作为首要措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现今社会的各种负面新闻给化学带来不少恶劣的影响,让学生害怕化学,感受不到化学的美,更不敢做化学实验。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启蒙阶段,担负着改变学生对化学的错误认识的责任,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美,爱上化学,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安排了一些的课外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制酸碱指示剂在九年级的化学实验中是必做实验,但在学校做这一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做实验很大程度上是照方抓药的操作,学生很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在进行酸碱教学之前以“熟悉化学实验操作”的名义,安排学生在家自制酸碱指示剂。
在此次课外实验活动中,明确告诉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实验操作步骤。
第一,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植物花瓣或果实,利用家里面的物品将其捣碎,用酒精浸泡捣碎的花瓣或果实,将浸泡出的汁液滤出。观察浸泡液的颜色。要求:仪器只能选择家中的物品,至少获取三种不同的浸泡液。
第二,将胃药(主要成分含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碳酸氢钠药片、食盐、白糖等分别配成溶液待用,另准备白醋、苹果汁、柠檬汁等备用。
第三,将第一步中得到的浸泡液分别加到第二步中的不同溶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记录现象。
第四,将实验现象分类归纳。并写出实验中你感兴趣的问题。
将这一实验安排成课外实验的初衷是希望学生经历科学家发现酸碱指示剂的过程,认识到化学探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善于总结归纳,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化学思维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课外实验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很喜欢主动做,有的学生害怕实验不愿做,有的学生怕麻烦不想做。如果只要求学生交一个纸质的结果,那么有些学生就会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内容,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而没有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这次课外实验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次课外实验的作业形式也比较特殊,要求学生必须以视频的方式将实验过程记录下来,提交的作业为视频格式的作业,基于这样的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在家“主动”完成了这次的课外实验,经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
从学生的视频中发现他们利用了杯子、碗、筷子、纱布、筛子等家庭用品代替烧杯、玻璃棒、试管等化学仪器完成了实验。在实验体会中学生提到,原来在家也可以做实验,化学就在身边。其实化学也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化学也很有趣。
学生觉得化学现象很神奇,实验中液体的颜色很漂亮,觉得很美。他们感受到了化学美,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实验后也有学生去思考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有些浸泡液加入各种的溶液中后溶液变成不同的颜色,有些浸泡液加入各种的溶液中后溶液的颜色不变。食盐溶液和白糖溶液加入多种浸泡液中,浸泡液的颜色都不变。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我设计本次课外活动之前已经设想到的,因此当他们提出这些问题时我就让他们去自学酸碱的知识,因为有获取知识的需求,因此他们能够很快的获取指示剂的相关知识,也明白了并不是每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都可以做酸碱指示剂,也不是每种指示剂都能同时指示酸和碱。与此同时也引发他们对酸、碱知识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后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学习成果判断实验中的物品如:胃药(主要成分含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碳酸氢钠药片、食盐、白糖、白醋、苹果汁、柠檬汁等的酸碱性。
学生的提问总是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我没有预想到的问题,如:实验结束后他们将全部的溶液倒在一起后有大量气泡产生,将反应后的溶液混合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由于这些问题不是我之前预想的,所以不能直接指定相关知识的范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些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遇到,只是一部分学生遇到。于是我让他们相互交流,特别是选择相同物品做实验获取不同现象的学生,让他们回顾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提出可能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重做实验,经过反复的讨论和实验后,学生们大胆的提出猜想,可能是各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所有才有这些现象的发生。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仔细分析学生的实验后发现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恰好是我们后续教学中涉及到的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的结果。这次的课外实验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学素材,也是这次实验的意外收获。
后来在实验室中按实验教学的要求又让学生做了一次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实验,实验中学生没有出现照方抓药的情况,而是在课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尽量将实验做到最好。
此次课外实验结束后发现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假设并能设计简单实验进行论证。这正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体现。
在整个实验中学生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忠实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从同学中有差异的现象出发,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得以发展。
更让人惊喜的是学生们为了美化自己录制的视频,学生利用各种视频软件将自己的视频进行加工,添加片头、片尾、字幕、解说词等等。一次小小的课外实验展现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不仅仅在课堂上,课外实验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在课外实验中,由于没有教师现场观看的压力,学生能够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实验。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提出更多的想法,为解决问题他们也愿意主动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他们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了,同时其它方面的核心素养也有所提高。
课外实验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我们可以找出更多适合学生在家完成的实验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 【发布时间】2019/4/8 11:37:16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