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乡村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专注力的培养

 

【作者】 苏红梅

【机构】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龙扬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乡村小学语文课堂小学生的精力易于分散,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 乡村小学;语文课堂;专注力

  专注力就是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爱因斯坦说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注”。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上课搞小动作的现象,如:说话、东张西望、打瞌睡等。或表面上不动,然而目光呆滞,想着与学习无关的事,若顺其发展则使学生学习成绩急速下降,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倍功半。为了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有强烈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为了把学生的专注力吸引到特定的任务和活动中来,使小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状态,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寻找出新课的切入点,利用故事、谜语等方法,引导小学生把专注力集中到课堂中。例如,在教学《荷花》这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出示以下谜面:“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水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芬芳扑鼻醉人心”。“池中有个小姑娘,从小生在水中央,粉红笑脸迎风摆,只只绿船不划桨”。让同学们读一读,猜一猜,这是什么花?小学生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不约而同的把专注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全神贯注地猜谜语,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理解课文。
  二、开展丰富活动
  游戏是一种能吸引学生专注力的好方法,根据一定的目的,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心理智能,领会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玩,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和学生一起玩,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口语实践能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领会,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拔萝卜》课外拓展知识时,小学生们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首先播放《拔萝卜》这首儿歌,然后拿出事先准备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猫、小羊儿的头饰,由全班推选五个学生扮演,在耳熟能详的儿歌声中配合音乐做着拔萝卜的动作,让学生评一评哪个学生演得最好,哪个学生需加把劲,同时以最热烈的掌声鼓励他们,感谢他们的精彩表演。使用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口、动脑。用这种玩中学,学中玩方法既活泼又能掌握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在所有学科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让学生主动学习,喜欢语文,并有强烈学习语文的求知欲,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要在不断实践中创新。比如在课堂学习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活动,像绘画、诗词朗诵、分组合作学习等,这样会吸引小学生的专注力,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例如,在教学古诗《春晓》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春天的诗朗诵比赛活动,让同学们回想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经常组织这样的古诗朗诵活动,还可以让学生们复习旧知,感受古诗的意境,也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学习热情,让学生的专注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心理的准备。因此,根据儿童思维方式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专注力,让他们爱学、乐学、主动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一件事情时,可以促进、提高学习与工作的效率。讨论作为一个群体活动,有利于群体成员集思广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分为若干小组,然后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如教《找骆驼》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标画出课文中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句子,然后抓住“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而不是顺着米和蜜或树叶去找”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不但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快乐,而且把专注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使教师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我们肯定会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可有的学生在课堂中就是不认真听讲,这和小学生的专注力不够持久有关系,受年龄特征制约,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要想学生认真倾听,还得从我们老师自身做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懂。(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如:“你看这位同学专注的眼神,他听得多认真啊”!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仅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而且还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知不觉中学生感受到倾听的好处。
  总之,小学生专注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之中,只有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地深化课堂改革,才能不断延长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力的集中时间,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010年《语文教学与研究》
  [2]2011年《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 【发布时间】2019/4/8 11:46:23
  • 【点击频次】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