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选用

 

【作者】 郁有栋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第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带来的震撼,实现了知识的完美转化,把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具体直观的动态化知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如果他们没有学习兴趣的话,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小学生天生好动,对于灌输性的知识提不起兴趣,如果把知识穿插到图片、视频等形式上,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小学科学本身就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学科,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就应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CAI课件的使用实现了知识的动态化,知识呈现的方式学生也比较喜欢,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激发,将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用心主动的学习,实现了乐学乐教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在星空中》的章节资料时,首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粗浅地了解相关的知识。但是牵扯的资料都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魅力,把遥远、神秘、秀丽的星空呈现给学生,教师就需要巧妙地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和Flash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把秀丽的星空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再结合这些信息技术诠释理论知识。
  二、引导巧用上网功能,简单实现资料查询
  科学课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回答问题时不仅仅超出预设范围,而且教师自己也不明白他说的对不对。为了避免尴尬,我们常常让学生课后探究,结果大多是不了了之。如果教师这时候能利用IPAD的上网功能,及时进行资料查询,很多问题就能立刻解决了。同样,如果学生在分组讨论分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能够利用IPAD的上网功能进行资料查询,从而大大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对于IPAD的以上功能,虽然我们能够借助传统的照相机、摄像机、台式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加以实现,但是IPAD不仅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而且携带方便、容易操作,使得课堂运用更加简单自如,大大释放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潜能。然而,如何规避它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深思的。例如,IPAD不能替代黑板,IPAD模拟实验不能替代真实的实验,IPAD不等于教师。因此,只有辩证地看待IPAD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巧妙地利用它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有效地助力小学科学的教学。
  三、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实践活动
  科学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学生的学习潜力务必要在自我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升。所以教师也要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来进行科学探索,使得学生树立起相应的科学观。例如在学习“温度的测量”时,教师就应该先给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温度的测量,怎样认识实验用具,怎样操作实验用具,并且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数据记录等。在教师演示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在每一个步骤所选用的工具,以及操作的动作是怎样的。当学生自己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时,必定会与教师的操作步骤和动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温度计放到烧杯中时温度计的置放方式和置放位置都需要持续一个标准的状态,而学生在操作时可能会忽视这些细节,导致实验的结果也会和教师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出入。因此,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强调学生们的出错点,更正他们的操作方法。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指点后就会明白自己实验的错误点,并且构成自己的认识,再次操作实验,加深印象,从而学习到温度测量的正确方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操作、纠正,最后学习到正确的方法,对这一课的知识掌握到位。所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实践探究活动才是科学学习的根本,并且也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探究过程中才能够了解到自己出错的地方,从而根据教师的指点及时进行更正,以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
  四、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快乐
  小学阶段的学生出于一种好奇心极强和探索心极强的阶段,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到科学的课堂中去。而实验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迎合了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用心性,提高学生们在实验中的参与度。例如在浙教版小学科学“校园的树木”这个课题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搜寻校园内不同树木的状况。比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让他们负责收集不同树木种类的树叶、树皮,然后把收集到的树叶和树皮进行分类和整理,确定好哪些是属于大树的,哪些属于小树或者小草类的。最后教师教学生用放大镜等工具来对这些树叶和树皮进行观察,并且记录好这些树叶和树皮的外形特征,比如树叶的叶子长度、叶子的茎向、叶子的厚度,还比如树皮的厚度、树皮的粗糙程度、树皮的硬度等方面都是能够记录下来的资料。更可能的是,教师甚至能够让学生去收集一些水草生物,教会学生如何制作植物标本,作为自己的珍藏品。这个环节也正好迎合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促发着学生们的兴趣,因此教师能够顺利带动学生进行科学课堂的学习,学生们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进一步地爱上科学这门课程。教师还可以把学生身边常常见到的动物作为实验的对象,例如浙教版小学科学中“寻访小动物”这个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校园中的动物,比如“金鱼”、“蚂蚁”、“蚯蚓”、“蜗牛”等都是能够容易见到的动物。教师们可以让学生去观察金鱼游泳时嘴巴的运动状态,蚂蚁是如何进行食物搬运的,蚯蚓是如何钻进土堆里的,蜗牛爬行的痕迹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也是学生平时会感到好奇的问题,所以这也更加激励着他们去观察和探讨。学生们自己拿着放大镜和其他工具进行探索体现了小孩子融入大自然的状态,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也能够体会到观察实验带来的快乐,增加了对科学的喜爱之情。
  总之,科学这门学科是一门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学习科学的过程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线,让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得快、学得好,教师要用心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一齐探索自然,学习科学知识,将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目的落到实处。
  • 【发布时间】2019/4/8 13:57:45
  • 【点击频次】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