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教会学生借助课文学写作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快乐写作的信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分明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借鉴作者的写作思路,跟课文学结构安排”几个方面着手,教会学生从课文中学写作文。
【关键词】 积累;运用;借鉴;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快乐写作的信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分明的,所以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讲,跟课文学习写作是非常简便快捷的。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工作以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跟课文学习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见识少,好多新鲜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我们小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的,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去积累,作为教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积累这些好句子。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珍珠泉》这篇课文中就有许多优美的句子:(1)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发黑的树叶。(2)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3)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在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4)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再告诉他们老师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把这些句子作简单的分析,让他们懂得这些句子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这样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也让他们积累了一些好句子,最后我让他们用老师的方法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也积累起来,让他们的“小知识库”更丰富。
二、学会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有一大部分学生,他们懂得要积累好句子,他们也做到了,但是提起笔来要么还是无话可说,要么就是张冠李戴,不知道自己所积累的句子该用在何处才恰当。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光引导他们积累好句子还不够,还要让他们懂得在哪种情况下可以用上这些句子,或者是这种类型的句子。所以我在教学《珍珠泉》这篇课文时,先引导他们找到了好句子“(1)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发黑的树叶。(2)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3)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在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4)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然后我对这几个句子进行了分析:第一句中的三个“那样”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泉水绿、清的程度,表达了泉水给人带来的美感和作者对它的赞叹。“染”字形象地说出了水的色泽。泉水清澈见底,说明水的纯净与自然,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此句也从侧面道出了泉水周围的美好环境。第二句,泉水本来是静物,但作者却把它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小”“高”“大”“绽开”一系列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水泡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扑哧一笑”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泡在即将消失的那一瞬间的样子。第三句,“筛下”的“筛”用得好。“筛”东西时筛子来回晃动、筛子底的眼儿非常细小、均匀。这句话从侧面点明阳光不是静止的,而是来回晃动、摇曳着的,且与树影交织在一起。作者把静止的美写成了流动的美,“筛”字也极言树叶之密,密到只能透下几点斑驳的金光。“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衬托出水的清凌与纯净。第四句,我们村有这样一眼珍珠泉,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啊!作者在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最后我再引导他们:(1)在写写景的作文时,我们可以用上这种类型的句子,要像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反反复复进行观察,上面看完下面看,左边看完右边看,一定要多看几次,边看边做记录。抓住景物特点描写,还要会用恰当的修辞手法。(2)在写作文时,我们不但要观察,还要思考,丰富想象用一用,你的文章更生动。丰富的想象来自于你对事物的真实感受,把事物真真切切地表达出来,加上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容易被人接受,你的情感也会感染大家。(3)在写作文时,我们还要会抒发自己的感情,并且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同学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后面的语文园地的习作打下了基础,我认为这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三、借鉴作者的写作思路,跟课文学结构安排
我们在动笔写文章前,要思路清晰,想好怎么来写这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想好了才下笔,这样,你就不会无从下手,你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跟课文学写作,我们引导学生积累了好词佳句后,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借鉴作者的写作思路,跟课文学结构安排。《珍珠泉》这篇课文结构清晰:作者先点名了珍珠泉的位置,接着介绍珍珠泉的美,最后写“我”喜爱珍珠泉。因此,我们在写写景的作文时就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第一,先点名你所描写的景物的位置,介绍一下景物周围的环境,(要按一定的顺序叙述);第二,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进行描写,如讲珍珠泉周围的环境:“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像一个“大花环”;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底;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极像一串串多彩的“珍珠”,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最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情。美丽的珍珠泉感染了作者,于是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难道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以“家乡的景物”为题的小练笔活动。要求学生把家乡的景物(比如水井、大山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等)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纷纷动笔,积极参与,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在小山包的下面就是我们村的水井。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水井里还有许多的小鱼儿呢,它们一天到晚窜上窜下,游过来游过去,我总是在想:它们不会累吗?以前在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我们村的人们都到这儿挑水喝,现在有时遇到干旱的季节,它不但供给我们村的人喝,连附近村子里的村民都到这儿取水。在它的旁边还有两个小池子,一个是供给牛马喝的,一个是洗衣服用的。奶奶告诉我,我们村的这眼泉水从来就没有干涸过。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水井。)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结合课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把“家乡的水井”这个题目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有话可说了。运用这种“三步式”结构写写景的文章,能让同学们思路清晰,提起笔来也不会无话可说,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了。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方面的探究过程,是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要立足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阅读教学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作教学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同时鼓励学生平时积累好词好句,尤其是课文中的一些好句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跟课文学写作是一条便捷的、高效的简快作文之路,我们只要把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篇很好的写作例文来上,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就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积累;运用;借鉴;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快乐写作的信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分明的,所以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讲,跟课文学习写作是非常简便快捷的。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工作以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跟课文学习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见识少,好多新鲜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我们小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的,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去积累,作为教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积累这些好句子。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珍珠泉》这篇课文中就有许多优美的句子:(1)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发黑的树叶。(2)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3)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在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4)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再告诉他们老师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把这些句子作简单的分析,让他们懂得这些句子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这样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也让他们积累了一些好句子,最后我让他们用老师的方法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也积累起来,让他们的“小知识库”更丰富。
二、学会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有一大部分学生,他们懂得要积累好句子,他们也做到了,但是提起笔来要么还是无话可说,要么就是张冠李戴,不知道自己所积累的句子该用在何处才恰当。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光引导他们积累好句子还不够,还要让他们懂得在哪种情况下可以用上这些句子,或者是这种类型的句子。所以我在教学《珍珠泉》这篇课文时,先引导他们找到了好句子“(1)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发黑的树叶。(2)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3)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在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4)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然后我对这几个句子进行了分析:第一句中的三个“那样”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泉水绿、清的程度,表达了泉水给人带来的美感和作者对它的赞叹。“染”字形象地说出了水的色泽。泉水清澈见底,说明水的纯净与自然,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此句也从侧面道出了泉水周围的美好环境。第二句,泉水本来是静物,但作者却把它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小”“高”“大”“绽开”一系列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水泡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扑哧一笑”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泡在即将消失的那一瞬间的样子。第三句,“筛下”的“筛”用得好。“筛”东西时筛子来回晃动、筛子底的眼儿非常细小、均匀。这句话从侧面点明阳光不是静止的,而是来回晃动、摇曳着的,且与树影交织在一起。作者把静止的美写成了流动的美,“筛”字也极言树叶之密,密到只能透下几点斑驳的金光。“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衬托出水的清凌与纯净。第四句,我们村有这样一眼珍珠泉,是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啊!作者在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最后我再引导他们:(1)在写写景的作文时,我们可以用上这种类型的句子,要像作者一样仔细观察,反反复复进行观察,上面看完下面看,左边看完右边看,一定要多看几次,边看边做记录。抓住景物特点描写,还要会用恰当的修辞手法。(2)在写作文时,我们不但要观察,还要思考,丰富想象用一用,你的文章更生动。丰富的想象来自于你对事物的真实感受,把事物真真切切地表达出来,加上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容易被人接受,你的情感也会感染大家。(3)在写作文时,我们还要会抒发自己的感情,并且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同学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后面的语文园地的习作打下了基础,我认为这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三、借鉴作者的写作思路,跟课文学结构安排
我们在动笔写文章前,要思路清晰,想好怎么来写这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想好了才下笔,这样,你就不会无从下手,你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跟课文学写作,我们引导学生积累了好词佳句后,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借鉴作者的写作思路,跟课文学结构安排。《珍珠泉》这篇课文结构清晰:作者先点名了珍珠泉的位置,接着介绍珍珠泉的美,最后写“我”喜爱珍珠泉。因此,我们在写写景的作文时就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第一,先点名你所描写的景物的位置,介绍一下景物周围的环境,(要按一定的顺序叙述);第二,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进行描写,如讲珍珠泉周围的环境:“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像一个“大花环”;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底;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极像一串串多彩的“珍珠”,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最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情。美丽的珍珠泉感染了作者,于是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难道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以“家乡的景物”为题的小练笔活动。要求学生把家乡的景物(比如水井、大山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等)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纷纷动笔,积极参与,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在小山包的下面就是我们村的水井。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水井里还有许多的小鱼儿呢,它们一天到晚窜上窜下,游过来游过去,我总是在想:它们不会累吗?以前在没有自来水的时候,我们村的人们都到这儿挑水喝,现在有时遇到干旱的季节,它不但供给我们村的人喝,连附近村子里的村民都到这儿取水。在它的旁边还有两个小池子,一个是供给牛马喝的,一个是洗衣服用的。奶奶告诉我,我们村的这眼泉水从来就没有干涸过。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水井。)这位同学把自己的所见所感结合课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把“家乡的水井”这个题目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有话可说了。运用这种“三步式”结构写写景的文章,能让同学们思路清晰,提起笔来也不会无话可说,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了。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方面的探究过程,是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要立足于课堂,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阅读教学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作教学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同时鼓励学生平时积累好词好句,尤其是课文中的一些好句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跟课文学写作是一条便捷的、高效的简快作文之路,我们只要把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篇很好的写作例文来上,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就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发布时间】2019/6/12 15:15:45
- 【点击频次】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