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转变学困生的几点策略

 

【作者】 胡园园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管理局宝泉岭第二高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困生转化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切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教学规律转化学困生。
  一、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
  教师要利用集体的帮助,树立信心。要使学困生进步,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是关键。对于一个学困生,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表扬,学困生也会欣喜若狂,铭记于心,觉得老师看得起他、信任他,可以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和与师生之间的隔阂。学困生信服老师,就会听从老师的劝告,取得进步。其实,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老师要抓住学困生转变的良机,细心观察,捕捉学困生身上的亮点,对学困生的特长或者是微小的进步给予肯定,及时强化积极因素,使学困生逐步实现由“量”到“质”的根本转变。要善于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但决不能袒护其缺点,降低要求,要把热情关心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要使学困生认识到,对学困生的信任,对学困生的爱。当然,对学困生的逐步要求也要考虑学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学困生应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要善于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让学困生确信自己有一个聪明的脑袋,有很强的潜能,要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唤起学困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用鼓励扬起学困生人生的风帆。 
  二、要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学习。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尽量采取生动的教学方式,以良好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和试题时,要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每一节课都应该有共同基础内容和扩展内容;有操练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还应该有个体活动和交互活动。对新教学内容要从易到难,降低坡度,重点处放慢速度,以适应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基本做到重点内容人人过关;及时释疑,巩固练习时选择、编排一些较简单、基础的题目给学困生,适当帮助学困生理清思路,鼓励学困生消除惧怕的心理大胆发言,让学困生找到自信。
  三、要通过爱心感化学困生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学困生常常会遭受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骂,使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有的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要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切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春风化雨一样,对学困生倾注全部的爱心。要耐心帮助学困生,善于抓住学困生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关心、体贴学困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和愿望。 
  四、要善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就需要进行精心诱导、科学诱导,才能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习对学困生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运用迁移规律,以旧知引出新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困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兴趣。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困生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可用目标来激励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分层布置,还要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督促学困生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们一定要注意克服急躁情绪,切忌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一定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学困生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学困生逐步提高。要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学困生的优势,促使兴趣得以巩固。
  • 【发布时间】2019/7/22 17:46:16
  • 【点击频次】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