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融入数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数学教学同样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直以来,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数学教育与生活实际的脱离。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小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中适当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并采取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手段,促进和催化学生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的良性结合,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他们在生活中能主动有效地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探索数学。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并未真正转变过来,仍是以应试教育、抓学生分数为主,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没有真正融合素质教育和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很多课堂教学呈现出来的是“生活化”成为口号、形式和应景的摆设,数学教学生活化看似“风风火火”,实际却是数量堆积,水平低下,小学生仍旧徘徊在被动学习和模仿学习的边缘,考试分数高仍是他们的唯一目的,学生应用意识、实践精神、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还得不到有效发展。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的能力。
三、让源自生活的数学回归生活
(一)生活中融入数学教学法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语言的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2.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学数学,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
(二)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才会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小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小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学了数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房子的屋顶为何要做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五年级28名同学去某景点旅游,这个景点规定,门票每张20元,购30张开始享受团体优惠,门票打八折,请问他们该怎样买门票最省钱?为什么?”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得出买团体票只需付480元(20×30×80%=480),因多出2张票,经过再次的讨论,学生找到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卖掉了多余的2张门票。再如教学“除法”以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二年级5班有36名学生参加广播体操表演,请你帮忙设计一下,可以怎样排队?”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立足生活实际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从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帮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生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小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中适当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并采取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手段,促进和催化学生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的良性结合,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他们在生活中能主动有效地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探索数学。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并未真正转变过来,仍是以应试教育、抓学生分数为主,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没有真正融合素质教育和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很多课堂教学呈现出来的是“生活化”成为口号、形式和应景的摆设,数学教学生活化看似“风风火火”,实际却是数量堆积,水平低下,小学生仍旧徘徊在被动学习和模仿学习的边缘,考试分数高仍是他们的唯一目的,学生应用意识、实践精神、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还得不到有效发展。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的能力。
三、让源自生活的数学回归生活
(一)生活中融入数学教学法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语言的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2.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学数学,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
(二)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才会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小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小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学了数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房子的屋顶为何要做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五年级28名同学去某景点旅游,这个景点规定,门票每张20元,购30张开始享受团体优惠,门票打八折,请问他们该怎样买门票最省钱?为什么?”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得出买团体票只需付480元(20×30×80%=480),因多出2张票,经过再次的讨论,学生找到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卖掉了多余的2张门票。再如教学“除法”以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二年级5班有36名学生参加广播体操表演,请你帮忙设计一下,可以怎样排队?”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立足生活实际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从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帮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生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 【发布时间】2019/7/22 17:47:29
- 【点击频次】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