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 杨前菊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长五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是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近三十年的农村小学教师。在多年语文教学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也让我倍感烦恼的是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小学生主要存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语文功底差;二是缺乏组织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作文时无话可写,空话、重复话连篇;三是观察事物能力不强,作文时主次不分,无条理、无层次;四是叙事平淡,语句不生动形象。所以导致学生怕写作文,教师难教作文的局面,从而影响作文教学的提高。针对农村学校学生写作水平的现状,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就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此,我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看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小学生普遍感到写作困难、厌倦写作,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当其冲的是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情绪,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在写《一件有趣的事》这篇作文之前,我有目的地组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在校园里,举行跳绳、拔河、踢足球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地讲给家长、老师、同学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写作。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学生写作时常常无语可说、空话连篇,关键是学生缺乏对事物的观察,针对这一情况,培养学生观察是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1、要培养观察动机和目的。动机是最好的兴趣,是行为主动性的源泉,教师一定要想法设法使学了解和认识事物,激励学生认知欲。这样学生观察事物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会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小学生的观,认识事物具有随意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骤地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种器字对事物进行观察,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为准确地达情感铺垫好基础。比如写《我心中的校园风景》时,我带领学生先整体观察校园的风景,再重点见察校园的大樟树,让学生抱树干体会它的粗壮,观枝叶的长势,体会它的茂盛,让学生在观察中做好记加深印象。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把观察中的印象写成作文。
  三、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写和读是分不开的。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叶圣陶曾说过:“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孩子,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环境薄弱,课外读书少,导致知识面狭窄。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紧抓教材,以教材内容为突破口进行作文教学。在教学中,我首先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有条理、有层次的叙事能力。例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抓住桂林山水的什么来描写它甲天下的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参照写法,让学生写《我的家乡》,学生写作情绪高涨,写出的作文也能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写作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完成作文后,认真地批改作文。常用一些激励性的批语,把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对新颖别致的题目,优秀的开头和结尾,精彩的语句都给予肯定的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结束后,及时讲评。评学生作文中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把每次作文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无定法。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可造就的,只有循序渐进,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相信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能有大量的好文章出于学生的笔下。
  • 【发布时间】2019/8/7 16:20:55
  • 【点击频次】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