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互动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圣峰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电化教育馆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在2022年实现 “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目标指出:要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指出:要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各种新技术正源源不断进入到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不断提升的互动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极大提升了学科教学的效率。
  一、互动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
  传统“投影机+幕布”的简单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只是改变了“黑板+粉笔”的呈现模式,虽然相对最古老的书本加课文的描述,加入了图、文、声、像等多种感官刺激来提高学生的感受,但所呈现出的内容也只能限于事先教师课件中所涉及的内容,局限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交互式白板、交互机一体机等交互设备进入课堂中,就让教学呈现的内容不再仅限于备课的范围,而是让教师随着教学的进行和学生的反馈,不断灵活地在互动设备上呈现需要的内容。
  二、互动技术让教学方式更灵活
  一般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多用于将各种直观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通过加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课堂效率。交互式教学设备的出现,就不仅仅如此了,教师可以直接在交互式白板或一体机上建立电子黑板,直接在电子黑板上板书、演示,更灵活地书写。在书写文字时,即可以灵活选择展现原字迹,也可以通过智能识别,展现规范字迹,还可以方便设置字体、大小、颜色、粗体、斜体等属性,并能添加下划线、删除线、上标、下标、项目符号等;如果理科教学中绘制图形、符号,则不用借助其他教具,直接在屏幕就可以绘制出标准的图样,还可以随意放大、缩小、旋转、变形、变换位置;还可以随意调出电子教材、学科教学资源,在原资源的基础上随意点读、笔记、标注;还可根据手势实现上下翻页、新建页面,并能随意擦除对象,利用手势识别为聚光灯、放大镜等教学工具强调个别教学内容。这些互动技术的运用,既可让教师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听、说、读、写,还可以帮助师生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及时、高效地互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互动技术让师生互动更高效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早被历史摒弃,有效的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师的表演,而是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加,相互合作,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教学的效果越好。互动技术能够最快速地将教师的要求和学生想法反馈在全体师面前,而且这些面对的对象不再是传统提问方式的全体附和和个别学生回答那样,而是可以做到全面、个性。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控制大屏,实现同步大小屏画面,远程操作PPT、白板课件,实时上传学生的作业、操作等图片、影像等资源,并能够实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特别是在理科教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因为空间的限制,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教师演示或示范时每个细节,但通过互动教学技术,则可以将实验的和各个细节实时展现在大屏上,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直观的体验。
  而在课堂效果的实时反馈上,互动技术则更具优势。一方面,在有人人通设备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醒,也可以调整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提出教学问题,而不需要课前预设,提出教学问题后,教师将问题发送给每位学生,学生则通过相应设备,将问题的答案送给老师,教师则既可以让客观题自动评定,也可以亲自评定主观题,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软件的统计功能,判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微调教学活动。针对某些学科,例如美术,将学生的画作即时传送到大屏,教师当场点评或指导,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率。
  通过现代互动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既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最大程度将枯燥的教学内容丰富地展出在课堂中,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充分利用互动技术,极大地减轻工作的强度,更加方便、灵活地使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并能更加及时获得了学生的学习反馈效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总之,互动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应用,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均有明显的作用和成效。
  • 【发布时间】2019/8/7 16:22:10
  • 【点击频次】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