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强“学本立场”,将“课堂”变“学堂”

 

【作者】 彭 燕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河东实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模式与交流模式,合作小组的创建,明确的分工,以团队进步为主的激励机制,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变学堂。
  【关键词】 创建小组;明确分工;激励前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的学习模式与交流模式,学生不单单学习到了基础文化知识,还在交流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但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是流于形式。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时,课堂上马上会展现热烈探讨的场景,前后左右,几个人一组,耳边似乎能听到学生探讨的“嗡嗡”声,过一会儿教师要求结束讨论的时候,每一组都会给出让教师喜笑颜开的答案。这似乎是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凡是仔细想来,这其实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没有在整体上有一个组织性与领导性,交流合作中纪律无法保证,其次交流学习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探讨知识以得到不同的结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急需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
  一、合作小组的创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又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二、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弱者先行,人人都说,组长控场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也可以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以及在作全班交流汇报时对全班同提出的质疑进行解答;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学习能力中等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题单或问题,组员先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见解,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组员在交流自己的见解的同时,记录员作好记录,前面的组员已交流的,相同的观点就不在交流。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学会尊重别人。四是合作互助的习惯,在四个同学都交流后,组内重点互教学习能力弱的同学怎样进行全班交流,真正做到了全组共同进步。
  三、合作学习的激励机制——激励团队
  强化小组团体激励,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的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
  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尝试:加减分、小红花、夺旗帜等。我班最常用的方法是夺积木,就地取材孩子们学习《观察物体》用的积木,老师取用自己班的专用印章盖在积木上,每天早上组长领五颗积木作为基础,全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运用减或奖积木的形式开展,放学时在班级记录表上登记,孩子们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组得积木的数量,每周一对上一周的积木数量汇总,评出最美组长,和最美组员,最美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并将他们的照片放在“我是一面旗帜”的展示栏。做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四、课堂还给学生——将“课堂”变为“学堂”
  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分析学情,高度聚焦学习目标、重拳出击突出重点、以学为本设计流程,设计好值得探究的问题,制定好小组合作的学习单。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争取把小组合作学习做得更实,更有效。下面以具体的课例来呈现:
  <生命生命>导学单
  活动一:初读课文  感知生命 
  1、 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 组内自学圈出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3、 组内开展轮读、齐读词语,实时纠正读音,边读边书空。
  4、 完成下面的练习。(组内交流识记方法。)
  yù   wàng     yǒu  xiàn     dǎ   rǎo         qū   fú   
  (                )       (               )     (               )    (               )
  zhuó zhuàng     tīng zhěn qì    zhèn   hàn      zāo   tà  
    (               )          (               )            (               )   (               )
  5、送词语送回句字,送回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活动二:研读课文 品味生命
  1、 根据老师讲解第一个小故事。读课文(3、4自然段),品味事例,完成下面习题。(目标明确,提供了学习方法)
  要求:10分钟内完成。自学-互学-交流-展示
  小标题
  (谁)(干什么)
  感悟生命的词语
  作者的感受?








  2、写出读了三个故事后我的感受:                                                    
  活动三:走近作者  感悟生命
  读知识链接走近作者,感悟生命。
  活动四:拓展延伸 升华生命
  1、 再次美美地读课文,收集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生命,组内生说一说,也可以动手写一写。
  2、 将自己收集的或写的小故事写合理的变一变。(我是小诗人)
  生命     生命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生命是瓜苗不屈的生长,
  生命是心脏沉稳的跳动。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                                                                                             
  生命是                                                                                             
  生命是                                                                                             
  珍惜生命吧!
  让我们在短暂的生命中
  实现价值无限!
  作业:收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故事。   
  “课堂”变“学堂”,守学科之正、守学习之正、只有让孩子们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经验,只有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才有独特见解。学习是一种修行,如果没有潜心的“修”和勇敢的“行”,哪来老师的“修行”?教育是简单的复杂,是幸福的艰辛,课改之路,道阻且长,唯有负重前行,方能不负使命!
  参考文献:
  [1]胡庆芳 《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

  • 【发布时间】2019/8/7 16:23:10
  • 【点击频次】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