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议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里面有许多适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与渗透,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研究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特制定本指南。”其中“全员育人”,说明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不只是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以及班主任的事情,而是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利用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能激励学生思想品德升华的佳句,在教学中,我总是适时给学生以点拨,让学生从中感悟,进行思想品德的熏陶。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旷达胸襟,深含思德韵味,能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溢出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品德教育。教学中,我还利用古诗里蕴含着的丰富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来教育学生,效果非常好。有一段时间我班有不少学生将没吃完的馒头到处乱扔,看着白白的馒头被丢弃我十分心疼,早读时我将《悯农》,一诗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朗诵,事后学生的这种坏习惯改了许多;学习了李白的《行道难》,我结合班上有些学生厌学的现象,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只要不但追求,自己的抱负总会有实现一天。
二、挖掘爱国主义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学生听起来离自己也比较遥远。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爱家乡、爱党、爱人民是我们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感。有一些语文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以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体会到文中的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党这些情感,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例如,课文《中国的土地》、《我的中国心》、《黄河颂》、《七子之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枣核》、《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始终眷恋着祖国》、专题《长城》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阿里山风光、西双版纳的美景,体会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神韵,回顾长城悠久的历史,领略华夏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美文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挖掘人生观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年龄、阅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识别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所以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例如,在教学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后题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上以讨论的方式,来探讨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同学们被保尔把整个生命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的革命人生观深深震撼,纷纷表示要向保尔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读书。
有句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作课前一分钟演讲时,我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中外名人怎样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的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尊敬师长的故事,岳飞、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作为演讲材料。让学生把听演讲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写成读后感作为周记上交给我。学生的周记一下子变得言之有物,而且感情真挚。我把写得较有特色的若干篇周记张贴在墙壁上供其他学生观看借鉴,或者抽时间在课堂上让他本人读给其他同学听。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四、挖掘感恩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感恩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蕴涵的那份深深的父爱不仅感动着朱自清,更感动着一代一代的青年人;“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的小诗表达出对母爱的赞美,对母亲的怀念,对母爱回报!魏巍《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等课文,让我们学会感念师恩,友情珍贵。
五、挖掘挫折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挫折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内容。我结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童年》、《丑小鸭》、《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课文教学,对学生渗透正确面对人生挫折的教育。我们通过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烦恼与挫折,是成长中的必然。对照别人的坎坷历程,我们要树立自信,坚定信念,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同个人挫折,人生不幸相斗争。
六、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现在的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回家很少让孩子劳动,致使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好逸恶劳者不在少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社会意义,明白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布置学生一份特殊的回家作业,那就是每天至少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哪怕是盛饭,收碗筷这样的小事情。原来不知劳动的艰辛,对别人的劳动果实不懂得珍惜的孩子们,现在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觉得劳动者是伟大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的。
六、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特点,因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一是借助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且渴望展示并获得认可,特别是后进生。课外活动就给他们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创设了舞台。二是借助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外活动中,遵守活动秩序、善于与他人合作、为取得优异成绩锲而不舍的精神、礼貌待人等德育因素,都会在课外活动中得到生动的锻炼。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师光荣的历史任务,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探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方法,我们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初一代代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研究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特制定本指南。”其中“全员育人”,说明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不只是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以及班主任的事情,而是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利用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能激励学生思想品德升华的佳句,在教学中,我总是适时给学生以点拨,让学生从中感悟,进行思想品德的熏陶。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旷达胸襟,深含思德韵味,能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溢出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品德教育。教学中,我还利用古诗里蕴含着的丰富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来教育学生,效果非常好。有一段时间我班有不少学生将没吃完的馒头到处乱扔,看着白白的馒头被丢弃我十分心疼,早读时我将《悯农》,一诗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朗诵,事后学生的这种坏习惯改了许多;学习了李白的《行道难》,我结合班上有些学生厌学的现象,教育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只要不但追求,自己的抱负总会有实现一天。
二、挖掘爱国主义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学生听起来离自己也比较遥远。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爱家乡、爱党、爱人民是我们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感。有一些语文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以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体会到文中的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党这些情感,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例如,课文《中国的土地》、《我的中国心》、《黄河颂》、《七子之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枣核》、《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始终眷恋着祖国》、专题《长城》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阿里山风光、西双版纳的美景,体会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神韵,回顾长城悠久的历史,领略华夏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美文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挖掘人生观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年龄、阅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识别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所以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例如,在教学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后题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上以讨论的方式,来探讨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同学们被保尔把整个生命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的革命人生观深深震撼,纷纷表示要向保尔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读书。
有句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作课前一分钟演讲时,我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中外名人怎样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的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尊敬师长的故事,岳飞、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作为演讲材料。让学生把听演讲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写成读后感作为周记上交给我。学生的周记一下子变得言之有物,而且感情真挚。我把写得较有特色的若干篇周记张贴在墙壁上供其他学生观看借鉴,或者抽时间在课堂上让他本人读给其他同学听。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四、挖掘感恩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感恩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让学生知恩图报。那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蕴涵的那份深深的父爱不仅感动着朱自清,更感动着一代一代的青年人;“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的小诗表达出对母爱的赞美,对母亲的怀念,对母爱回报!魏巍《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等课文,让我们学会感念师恩,友情珍贵。
五、挖掘挫折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挫折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内容。我结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童年》、《丑小鸭》、《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课文教学,对学生渗透正确面对人生挫折的教育。我们通过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烦恼与挫折,是成长中的必然。对照别人的坎坷历程,我们要树立自信,坚定信念,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同个人挫折,人生不幸相斗争。
六、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现在的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分数,回家很少让孩子劳动,致使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好逸恶劳者不在少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社会意义,明白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布置学生一份特殊的回家作业,那就是每天至少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哪怕是盛饭,收碗筷这样的小事情。原来不知劳动的艰辛,对别人的劳动果实不懂得珍惜的孩子们,现在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觉得劳动者是伟大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的。
六、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特点,因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易于被学生接受。一是借助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而且渴望展示并获得认可,特别是后进生。课外活动就给他们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创设了舞台。二是借助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外活动中,遵守活动秩序、善于与他人合作、为取得优异成绩锲而不舍的精神、礼貌待人等德育因素,都会在课外活动中得到生动的锻炼。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师光荣的历史任务,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探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方法,我们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初一代代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 【发布时间】2019/8/7 16:25:57
- 【点击频次】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