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点滴

 

【作者】 罗桥吉

【机构】 四川省叙永县水尾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使得每一个学校都意识到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美术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科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事物有重新的看法,而且对色彩产生新的认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是注重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乐趣,而新时期的美术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使得学生们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的创作的乐趣,而且还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艺术的熏陶,让学生们学会欣赏艺术,鉴赏艺术,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美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老师要不断的为同学们讲授鉴赏的知识,同时老师也可以将音乐与美术作品合二为一进行欣赏,在音乐当中学习如何欣赏美术,在美术中学会如何聆听音乐。
  新时期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不仅要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作为学校也要积极主动的吸取一些其他学校的经验,取长补短。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更好的将新时期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实施。
  (一)结合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多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就会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得到发展。在新课改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新课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新课改尤其强调让学生经历猜测、体验、发现知识。在美术手工课中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尤为重要,如:在二年级《小扇子》一课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确立了组长,让组长组织小组活动。当教学探究扇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小组长拿着扇子,让每个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有的学生把扇子翻过来倒过去的观看,那个认真劲还真不是装出来的;有的小组为了讨论扇子各部分的名称,争论的异常激烈,甚至采用举手表决的形式来决定。在完成这个环节,罗老师紧追一步,让学生拆一拆扇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做成的?课堂一下就沸腾了,只见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的开展活动。有的小组在拆扇子时,还配了记录员,把拆的过程写下来,从而讨论出扇子的制作过程;还有的小组把拆了的扇子重新又组装好了,进一步的弄清楚了扇子的制作方法……总之,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捣鼓、探究,我在这节课中把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我要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形成了探索的品质、一种习惯。那么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真正创新意识的人。
  (二)增加美术作品的赏析课程
  赏析美术作品是一种超越画画本身的艺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可以知道美术的审美在哪里,要从哪些部分去深入,哪些部分去浅出,当然了,小学时期不会涉及到十分难理解的作品,但是就简单的对作品进行赏析,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使得学生们可以对作品有一个概况式的理解与分析,因此增加美术作品的欣赏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除此之外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们不仅能够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审美,而且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们也会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情。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们多安排一些赏析课程,而且老师在课堂上主要以孩子为主,学生们多发表意见。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们从哪几个方面看,然后就由学生们进行接下来的表述。通过孩子的表述,老师再加以改正,逐渐培养学生一个赏析美术作品的水平[3]。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欣赏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如:在赏析六年级《建筑艺术的美》,先让学生跟着音乐欣赏建筑,然后通过比较的方法,出示一幅故宫和印度的泰姬陵,教师引领孩子们先从整体去欣赏在从局部再到细节去欣赏,从而分析建筑的风格特点,抽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然后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对法国的凡尔赛宫和德国科隆大教堂进行赏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如在赏析梵高的《星空》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先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再针对性对同学进行引导,可以从颜色、创造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使得同学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
  (三)老师与学生要进行积极的互动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美术更需要安安静静的在这那里画着心中想要的色彩,它更像是一种静态的学习。学生们在静静画画,老师在旁指导。其实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首先,要建立起一种互动的关系,通过这种互动关系可以深入的了解小朋友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们在画画时的想法,不断的为小朋友解答他们的疑惑,从而更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质量。其次,增强与老师的互动,老师可以在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学生自身的画风已经性格,继而有利于老师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说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美术作品的展现,老师加以指导,可以看出学生的真正喜欢的创作风格是什么,从而使得学生在这方面可以走的更加长久。师生之间良性的互动,在本质上是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的,老师的耐心指导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真正的艺术。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对作品本身进行沟通,也可以对作品背后的意义进行探讨,一方面可以使得师生关系相处更加融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理解的更加深刻。在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不要抹杀孩子们的天性,不要用“像不像”来分析,如果用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孩子会丧失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我国目前在小学美术教育方面已经取得更大的进步,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实现小学美术的创新性教学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综合的提升,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作为学校与老师,要加大学生的鉴赏课程,而且要让学生们理解作品的完整性,在课堂上也要积极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与分析,可以对小学美术教学有所帮助。
  • 【发布时间】2019/8/7 16:26:39
  • 【点击频次】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