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

 

【作者】 薛晓芳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安居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指导第三学段的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授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使其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关键词】 自改;互改;培养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认识过程,而这方面应反映在“作”与“改”的两方面中,才算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写作经历“认识一思维一表达—再认识一再思维一修改原来的表达”。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不正确,是属于认识不足所造成的,根本办法是补上认知来修改原来表达的不足。教师“精批细改”。实质上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跳越了一个认知过程。而学生自改作文往往反复两三次,这个过程就是提高深化的过程。培养养学生自改能力,是改变只知“作”不知“改”的弊端,使学生不但学写,两且会改,这才是完善的作文能力能力的培养。那么如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自改热情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次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培养兴趣,是调动学生自改能能力的先决条件。
  1.树立精料,激发兴趣。教师要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意义。通过讲述古代著名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自改兴趣。  
  2.示范修改,引发兴趣,学生自改,不是撒手不管。 教师可用中上水平的学生作文为本,通过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在示范中发现问题,领悟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同时,通过教师入手,入眼、入理评改,克服学生自改的畏难情绪,引发自改兴趣,提高自改作文的自觉性。一是把以往若干个校友修改的作文原稿装订成册,二是把以往一个学生同一篇作文的所有修改稿装订成册,让学生传阅,并组织学生谈感想。这种榜样,学生可感、可信、可比、可学。 
  3.写评语激趣。根据小学生喜好受他人表扬的特点,笔者采取写评语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改作文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改作文的兴趣。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笔者不仅评点立意、选材、构思,还抓住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写些鼓励性的评语,如: “这个结尾改后比原来好多了,说明你听讲评时很专心”。学生从这些评语中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实践证明,老师常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写在学生作文本上,往往会激发学生改文的积极性,会产生良性的连锁效应。 
  4.用比较引趣。先在小范围内启发几个学生修改作文,然后张贴出抄正稿和修改的原稿,再请学生参观议论。学生一对照比较,看出修改后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结果,先走一步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还引得其他学生跃跃欲试。 
  二、授予方法,掌握自改要领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地传授学生自改方法和要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作文,可尝试指导以下几种修改方法。
  1.自改(1)修改提纲。 学生按要求编好作文提纲,修改提纲,主要对照要求从大处入手进行修改。具体地说:一是校正主题,改正错误的,模糊的,杂乱的主题,使主题变为正确,鲜明,有中心。如《我的妈妈》要求通过一件事集中表现妈妈的某一精神品质, 而不是几件事或几种精神.二是思路,把离题的加以矫正。把段落不合理的加以调整,注意调整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如《我的班主任》,某学生采用倒叙式回想班主任在某件事中高尚品德,就是略今说忆,把班主任在事件中的言行、心理活动详细记叙下来。(2)总体浏览。主要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事情交代是否完整,把不正确的观点去掉,多余的题材删掉。如《记一次植树活动》。是否按“挖穴、种树,培土、浇 水”顺序叙述,场面描写与植树经过特写是否安排安当.通过总体浏览,可以发现大致的错误,调整不合理的叙述观点等。(3)精雕细刻,主要解决语言文字、词句通顺问题。一是用词要恰当。把错字,别字、用词不当的地方改正过来。二是句子要通顺,要改正病句,不合理修辞,句与句之间不协调关系等不通顺的地方,并适当加以润色。三是正确使用符号,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通过认真细致的逐句修改,使文章变得表达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形象。自改过程,还根据班级学生的素质不同,过行分类,中上程度的学生习作自改的要求较高,较全面;中下程度的学生,进行自改,偏于生字、词、句的修改,而后逐步提高。
  2.互改。自改,互改训练这两个方面可相结合进行,因自改后,习作明显完美多了,但难免还有许多自己发现不到的问题,因此,就进一步发挥集体力量,提倡互助精神,即进行互改,互改是建立在自改的基础上的.
  互改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四个学生为一组,互换以后,自己轻声读习作一一感知主要意思, 并看看习作中材料中是否扣题,接着一人读三人听,提出修改意见这样逐一轮读,找出修改作文的方法,即我帮他改,大家帮我改,在集体探讨中摸索修改作文的门路。(2)上述训练一段时间后,改四人一组为二人一组进行互改,就是在集体修改中掌握修改方法后,进行我帮你改,你帮我改。互改后,换回自己的作文,针对修改内容进行领会,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可以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
  三、强化训练,形成自改习惯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改文训练,可采用精选面批、师批生改、师生共改、互批互改、独立自改等九种形式,在评改中,让学生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掌握改文知识和本领,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训练是手段,掌握是目的;学生自改习惯的养成要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必须贯穿在整个语文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训练意识,教法上要变知识灌输为能力训练,不断探索指导学生自改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总的来说,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改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更系统、更全面的慢慢培养。切记的一点,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逐层慢慢渐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作文评改,情溢其间[J].学周刊,2011(24). 
  [2]陈文敏.从题目入手,写好命题作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03) 
  [3]赖素英.小学生作文指导研究心得[J].小学教学参考,2016(09)
  [4]杨春福.如何教小学生作文[J].作文教学研究,2015(06) 
  • 【发布时间】2019/8/7 16:27:54
  • 【点击频次】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