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摭谈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策略

 

【作者】 张小梅

【机构】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课堂教学有情、有趣、有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如何改变教学方式, 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良好兴趣呢? 我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求知欲好奇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因此, 开好每一堂课的开头, 对上好一堂生物课就显得很重要。用精彩的引言, 巧妙地引入新课, 以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例如我在讲“伴性遗传”一课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患色盲 ? ”真巧, 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他患色盲。我又问他家里还有谁患色盲, 他说他舅舅也是色盲。这时我告诉他们, 我以前的一个男同学是色盲, 他的弟弟也是色盲。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面面相觑,摇头摆手, 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真怪!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中, 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样导入新课, 效果可想而知。教学实践证明,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创设优良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很多, 如何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概念在教学中变得丰富多彩? 应从学生的身边出发, 精心设疑激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产生联想, 提高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c 例如, 讲“遗传”这一概念时.我设计了一组“阶提式”的问题: ( 1 ) 你有哪些特征与你父母相似 ? (2) 你的这些特征是谁给你的 ? (3) 我们把这种想象叫什么 ? (4) 其他生物有没有这种现象 ? 请举例。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向纵向发展, 并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终得出: 遗传是生物性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这些问题与符个人直接有关 , 使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因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面向全体学生, 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 从而使学生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问, 争取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发挥群体效应。使知识化难为易, 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学习的目标。如蛋白质的变性, 这个内容很抽象, 很难理解, 但是将生鸡蛋和熟鸡蛋进行对比, 看哪种蛋能够孵化出小鸡就说明谁具有生物活性, 而失去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就已经变性了,由此学生就很好地理解什么是蛋白质变性。
  四、强化学生主体,坚持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遵从学情实际,从内容设计到实施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一切能让学生参与进来的因数和环节,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真正做到变“师本课堂”为“生本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踊跃发言。在全班的交流汇中,把握学生能够讲清楚的,老师尽量不要包办的原则,鼓励学生完成的表述,质疑,评价,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物质运输的途径》,课前我和一些学生用废旧报纸、彩纸制作了一些小的标识牌,分别代表血液循环中的路径,在课堂上就用这些标识牌完成了一个小小的游戏——一滴血的旅程。课堂氛围活跃,参加同学很多,通过一边玩一边掌握这节课的重要内容。通过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视图清晰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认识,以课前自学、课堂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以”一滴血的旅程“这个小游戏使知识趣味化、生动化。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抓好实验教学, 切实规范操作过程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 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 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 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 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 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 圈上关键的词语, 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 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 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 展平防重叠, 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 气泡圆边厚黑, 中间亮白, 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 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在镜下看不见 ), 然后绘出气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 兴奋不己, 终生难忘。
  六、适时联系现实,注重学以致用提能
  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口头回答问题和做习题是应用知识, 实习实验也是应用知识。如学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后, 可布置学生在假期调查各家所在乡镇的男女比例和各种遗传病的情况以及患者父母间的亲缘关系。总之,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的普遍规律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结来,
  七、介绍最新成就, 促使兴趣持续发展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 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 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 , 去寻求答案。因此, 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习兴趣。例如, 当人们的肝脏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 生命受到威胁时, 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 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 科学家们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 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 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事实证明, 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 科学成就成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我的学生中有许多人进入高等学府的生物专业、医学专业学习, 准备为 21 世纪生物科学的腾飞贡献毕生的精力。
  • 【发布时间】2019/8/7 16:28:50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