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品行教育”比“提高成绩”更重要

 

【作者】 刘玉芬

【机构】 湖北省房县军店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校不能把学生成绩好坏当作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为了中,高考,很多家长把学生成绩看的很重。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忽视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出现“高分低能”和“成绩好,品行差”,“巨婴”等现象。出现了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和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而出现自残轻生的怪象。这是教育的畸形发展,而不是正常的全面发展。因此除了引导学生学好文化课外,鼓励学生身体健康,知书达礼,热爱劳动,崇尚真善美,学会独立,幸福快乐生活更重要。学生品行端正了,才能更好地学习,才能用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以后应聘工作,自主创业,适应社会,享受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品行教育;实践能力

  当今,在狠抓教学,提高教学成绩的思想指导下,一些学校只注重教学成绩,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行,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一些学校除了拼时间和汗水外,还把课表上的体育,音乐,美术,微机,安健等课上成了语,数,外,物等文化课;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压根就不排这些所谓的“副科”,全是要参加统考的文化课。一天到晚,把学生当成储成知识的容器,进而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结果学生大脑昏昏沉沉,只想睡觉。久而久之,学生出现了厌学和弃学的现象。一些学校把学生成绩好坏当作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为了中,高考,很多家长把学生成绩看的很重,分数低,就没出息;分数高,就是优秀。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忽视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出现“高分低能”和“成绩好,品行差”的现象。出现了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和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而出现自残轻生的怪象。这是教育的畸形发展,而不是正常的全面发展。
  因此除了引导学生学好文化课外,鼓励学生身体健康,知书达礼,热爱劳动,崇尚真善美,学会独立,幸福快乐生活更重要。学生品行端正了,才能更好地学习,才能用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自己更好的融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以后应聘工作,自主创业,适应社会,享受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名学者易中天说,很多人教育的目标是能考上好大学,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手段是“不断施压”。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他呼吁教育要回归本真,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让每个人成为“真正的人”。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都知道,小学,中学阶段孩子性格不稳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他们不知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这一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学习习惯迫在眉睫,我们小学,中学教育培养必须从这些方面抓起,从娃娃抓起,为他们今后的健全发展做好正确的导向。
  因此,孩子在小学,中学的老师和家长就要在他们的实践能力,生活技能,行为习惯,人格品性等方面多下功夫,不要被单一的分数评价机制蒙蔽了双眼。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望子成龙”,而不是培养只会“背书和考试”的机器。如果等上了大学再去恶补这些最重要的人生课程难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 【发布时间】2019/8/7 17:02:30
  • 【点击频次】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