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有效利用

 

【作者】 赵 欣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光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就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来说,其目的是为了配合教学文字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插图系统的出现也伴随了一些问题,因此,想要将插图系统有效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插图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在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将插图系统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插图系统;有效利用

  插图系统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便于教师的教学外,还能让小学生更加轻松的认识教材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插图系统由于色彩鲜艳,具有一定的童趣,增加小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但是通过调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插图内容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插图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就会严重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时期是他们思维等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语文教学又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基础出现问题,那么就使学生在未来学习的道路中产生多种影响。因此,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小学语文教师,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存在的问题 
  1.1插图的绘制缺少童趣与幽默 
  在插图的绘制过程中,可能相关的绘制人员对教学内容较为看重,反而忽视了插图需要具备的童趣与幽默。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等,都会卡通动画等会更有兴趣,如果插图的内容缺少了童趣和幽默,当小学生看到时,有的学生会对插图产生疑惑,也有学生无法对插图内容产生兴趣,使插图的效果大大降低。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是6-12岁左右不等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卡通动画等更加有兴趣,而五六年级的学生思想等方面会更加成熟一些,可以选择一些他们年龄段喜欢的图画、人物等,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
  1.2插图不符合文本内容 
  除了插图内容存在缺少童趣与幽默的问题外,还有很多的插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不相符。简单来说就是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而插图有表达了另外一种意思,这样就会使小学生产生困惑,到底哪个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他们会更加注重插图的内容,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出现偏离,也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插图系统一定要根据教学文本内容进行绘制,使图文一致,更便于学生掌握。
  1.3插图不符合课文意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意境,所搭配的插图也应该与课文的意境相符,让学生通过插图了解课文内容真正的含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情和当时的情境等。但是在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系统中,经常会出现插图与课文的意境不相符现象。
  2、小学语文插图系统的优势
  2.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插图要比文本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小学生面前,对于很多事物的了解小学生都是靠眼睛、耳朵等进行了解,观察能力可以说是小学生发展阶段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教学内容中搭配插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将文本内容中的情境表现出来,学生通过插图可以近距离的掌握教学内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2有助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等都没有完全开发,对于很多的语句都存在不理解的现象,但是语文教学中如果对内容不理解就不能真正掌握语文知识的运用,在写作以及交流中会带来影响。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助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即使学生对文本内容不能有效理解,也能通过插图大概了解文章的思想及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插图了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教学中的问题,使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顺利进行。
  3、插图系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插图,给小学生创设情境教学。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教学中,虽然不能全部摒弃,但是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中。例如《狮子与鹿》一课,这篇文章带有强烈的童趣色彩,当学生看到插图时就较为兴奋,因为首先插图的颜色比较鲜艳,其次里面还有动物的图片等,所以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给学生们创设情境,告诉学生们,假如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一片大森林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当的动物,可以当狮子、当鹿、当小白兔等等,然后教师将文本内容讲述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份融入到文本内容中,从而可以更加轻松的掌握本章的中心内容。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让学生们轻松掌握了教学重点。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单纯,心性简单,在对一些古诗进行教学时,往往不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通过插图的方式,让学生们看到诗人当时的情景,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望天门山》一课,插图中清楚的体现出故事中所描述出来的情景,让学生们感受到诗人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4、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与文字内容承载着不可或缺的教育功能,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重视插图的教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中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J]. 徐荣慧.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0期
  • 【发布时间】2019/8/7 17:03:38
  • 【点击频次】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