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 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阅读,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根据教学内容有步骤地施教。加强课内自主学习,然后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同时重视阅读能力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多媒体;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即使离开了教师和课堂,也能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尽管花费了教师的不少心血,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认识字。不论多么长的阅读材料,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阅读过程中出现很多学生不认识的字,阅读的积极性很快就被打消了,久而久之,阅读对于识字量较低的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难题。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在阅读过程中识字是最重要的,一二年级阅读材料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材料中所有的字学生都认识,那么读懂整篇阅读材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有当学生不认识生字的时候,阅读才显得格外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识字的主动权。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最主要的任务。我们的识字教学常规方法就是从音形义等方面给学生讲解。对于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识字。给学生布置预习课文的任务,不会的字词要求学生独自査字典解决,而不是问家长或者老师。生字分散在语文教材的各个部分,能够将教材中的生字全部学会,也是很好的。引导并提示学生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做好标记,标注上拼音,随时复习一下,重复记忆,这样会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识字量。第一学段的学生不仅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也可以学习语文书中语文园地里的方式。加偏旁变新字,减偏旁变新字或者换偏旁变新字,再者可以图文结合、猜谜语等多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识记生字。
二、图文相结合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在阅读启蒙阶段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图文并茂的读物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客观的条件。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上,他们对色彩和构图新奇的图画充满了好奇心。利用图画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心灵在愉快的体验中成长。例如,我在上《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时,就借助课本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针对葫芦藤上的叶子,藤上挂的小葫芦,人物的表情,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就所得结论顺势引导他们追究其中的原因,学生就会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很自主地去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三、借助多媒体
随着教学设备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在理解能力还比较弱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功能,就比较有利于教学。当我们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音像用课件等形式展示给孩子时,他们就对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甚至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注意力也会更多的集中到学习中来,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四、设置疑问
如果一味的从教学生字开始,然后组词练习,接着进行课文学习的话,学生就会对学习形成固定模式,甚至产生倦怠,失去兴趣。那么,我们不如换个方式试一试。针对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然后把他它们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去读文本,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可以借助字典,借助注音,也可以暂时放一放。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具体的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理解文章要义,领会其思想感情或其中的道理。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从练习排列语序开始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文章是记叙文,我们可以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一定的语序排列练习,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意识。例如,某天,某地,某人,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作为教师,我们既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段落进行训练,也可以借助有关文本资料进行练习。我认为,这也不失为一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拓展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例如,在学习了有关环保问题的课文后,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文本,进行限时阅读,然后分享他们的阅读成果,并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道理。
七、诵读并行,教给阅读方法
在初读课文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首先是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建立朗读的规范,给学生正音正字。实践证明,老师生动形象、准确地范读,能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并在读中感受语感。其次是学生自由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再次是同桌互读,可以互相帮助纠正字音。
八、读绘图性课外书籍
语文的学习空间很大,当老师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后,家长可以利用在家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一些课外书籍,绘图性读本很适合二年级学生,既有趣也容易理解。在与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家长一方面能给予孩子一定帮助,另一方面不失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机会。
总的来讲,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配合与努力。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遵循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雪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16年4月.
[2]刘天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J].世界教育,2006年08B.
[3]宋卫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报,2015,15:189.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多媒体;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即使离开了教师和课堂,也能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尽管花费了教师的不少心血,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认识字。不论多么长的阅读材料,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阅读过程中出现很多学生不认识的字,阅读的积极性很快就被打消了,久而久之,阅读对于识字量较低的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难题。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在阅读过程中识字是最重要的,一二年级阅读材料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材料中所有的字学生都认识,那么读懂整篇阅读材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有当学生不认识生字的时候,阅读才显得格外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识字的主动权。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最主要的任务。我们的识字教学常规方法就是从音形义等方面给学生讲解。对于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识字。给学生布置预习课文的任务,不会的字词要求学生独自査字典解决,而不是问家长或者老师。生字分散在语文教材的各个部分,能够将教材中的生字全部学会,也是很好的。引导并提示学生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做好标记,标注上拼音,随时复习一下,重复记忆,这样会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识字量。第一学段的学生不仅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也可以学习语文书中语文园地里的方式。加偏旁变新字,减偏旁变新字或者换偏旁变新字,再者可以图文结合、猜谜语等多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识记生字。
二、图文相结合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在阅读启蒙阶段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图文并茂的读物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客观的条件。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上,他们对色彩和构图新奇的图画充满了好奇心。利用图画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心灵在愉快的体验中成长。例如,我在上《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时,就借助课本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针对葫芦藤上的叶子,藤上挂的小葫芦,人物的表情,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就所得结论顺势引导他们追究其中的原因,学生就会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很自主地去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三、借助多媒体
随着教学设备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在理解能力还比较弱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功能,就比较有利于教学。当我们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音像用课件等形式展示给孩子时,他们就对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甚至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注意力也会更多的集中到学习中来,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四、设置疑问
如果一味的从教学生字开始,然后组词练习,接着进行课文学习的话,学生就会对学习形成固定模式,甚至产生倦怠,失去兴趣。那么,我们不如换个方式试一试。针对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然后把他它们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去读文本,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可以借助字典,借助注音,也可以暂时放一放。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具体的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理解文章要义,领会其思想感情或其中的道理。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从练习排列语序开始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文章是记叙文,我们可以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一定的语序排列练习,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意识。例如,某天,某地,某人,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作为教师,我们既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段落进行训练,也可以借助有关文本资料进行练习。我认为,这也不失为一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拓展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例如,在学习了有关环保问题的课文后,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文本,进行限时阅读,然后分享他们的阅读成果,并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道理。
七、诵读并行,教给阅读方法
在初读课文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首先是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建立朗读的规范,给学生正音正字。实践证明,老师生动形象、准确地范读,能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并在读中感受语感。其次是学生自由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再次是同桌互读,可以互相帮助纠正字音。
八、读绘图性课外书籍
语文的学习空间很大,当老师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后,家长可以利用在家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一些课外书籍,绘图性读本很适合二年级学生,既有趣也容易理解。在与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家长一方面能给予孩子一定帮助,另一方面不失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机会。
总的来讲,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配合与努力。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遵循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雪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16年4月.
[2]刘天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J].世界教育,2006年08B.
[3]宋卫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报,2015,15:189.
- 【发布时间】2019/8/7 17:07:11
- 【点击频次】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