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有效训练的方法

 

【作者】 廖初玉

【机构】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白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从作文专题训练的角度,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阐述了有目的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一是立足语文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有效训练。二是步步展开训练,提高学生对话描写能力。三是创设情境训练,激发表达兴趣。
  【关键词】 训练;有目的;创设情境;人物对话

  朱作仁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语文教学效率低,训练不到位的状况,提出了教学要扎扎实实,训练到位,进行有效教学。为了提高中年级学生片段描写能力,笔者以训练为主线,对学生的各种描写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写好说话句》为例,谈谈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有效训练的方法。
  一、立足语文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有效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身处方言地区的学生,不会规范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写作文中的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以及对话描写等不具体、不生动。特别是对话描写,他们的作文呈现出来的语句或是形式单一,或是没有添加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等提示语,显得呆板,没有表现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三年级的教材特点,立足于语文实践性的学科特点,我成功进行了一次对话描写的训练。课堂上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言语实践中得到以下收获:1.认识了说话句的四种形式。2.理解掌握说话句的前三种形式。3.学会至少运用说话句形式中的两种,写一段人物对话。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表达能力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得到提升。
  二、步步展开训练,提高学生对话描写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力求简洁有效,紧紧围绕着“让学生多实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的理念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二)出示句子,总结认识说话句的四种形式
  (三)对比两组句子,了解怎样是生动的说话句。
  (四)创设情景,学说一句完整的说话句。
  (五)观察表演,写一段人物对话。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训练的意识犹如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了所有的教学环节,体现了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特点。
  1.把握了学段特点,立足“训练为主线”,教会学生表达。
  这一节课,在引导学生认识说话句的四种形式后,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句子训练:(一)老师做动作、说话,指名用一种形式说一个说话句,再指名变换形式说。(二)老师做表情、说话,指名用一种形式说一个说话句,再指名变换形式说。这样的教学,训练学生在句子中用动作做提示语,用表情做提示语,训练一步步有序的展开,有层次,有目的。学生在一系列的语言实践中理解掌握了说话句的几种形式,懂得了精彩的提示语可以是人物的动作、神情,说出了这样形式丰富、生动的句子:
  老师拉着××的手说:“你好,我们交个朋友吧!”
  “你好,我们交个朋友吧!”老师拉着××的手说。
  “你好,”老师拉着××的手说,“我们交个朋友吧。”
  写好片段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片段练习应该贯穿于作文教学的每一个阶段。这对于刚刚开始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讲尤为重要。掌握独立的一种形式后,我又对学生进行了写片段的训练。片段训练是在句子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先表演情境,再引导学生回忆情境,接着让学生写写情境,最后交流评改片段。他们的表达能力在看、想、说、写、听的实践中得到培养。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运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写出了一段生动的人物对话,有的甚至运用了三种形式。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认识形式开始,然后学习说一句精彩的说话句再到写一段人物对话,这样由句子到片段的教学活动,由易到难,教师一步步引领,一步步训练,对培养学生最终形成写人物对话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2.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意识,训练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
  “作文指导要从基础抓起”。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其实都是起步作文教学,应该从最基本的作文训练开始。
  当课堂进行到创设情境,学说精彩说话句的环节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我推了推眼镜说:“有什么事吗?”我推推眼镜说话这个动作,用哪个词合适,学生一下子抓不准了。学生用了“动一动”、“顶一顶”、“晃了晃”“拿”等词,都没有准确的用词把话说清楚,他们遭遇了不能把话说清楚的言语痛苦。于是,我放慢速度重复着“推眼镜”这个动作,演示着学生所回答的词,让学生比较他们所用的词与我“推眼镜”这个动作是否相符,引导着学生把词用准。一直到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之时,才引出“推”这个词,帮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准确。在这个环节,我采用了“重复动作——对比动作——指导用词”这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表达准确,不但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还在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准确用词的意识,训练了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训练,激发表达兴趣
  情境教学法的使用给本来枯燥的训练课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李吉林老师说:“情境使儿童的语言有了充实的材料,使抽象的语言有了生命力,使语言扎根于儿童的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的发展起来。”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在掌握说话句形式、运用句式写对话等环节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我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如推推眼镜说话、与学生握手说话、皱眉头说话、高兴地说话、与学生合作表演一段帮助老师拿作业本等,当堂生成表达的内容,指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表达。这所有的情境全部来源于身边的资源,没有用华丽的媒体,没有引经据典,一切都那么朴实。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上看,他们对于这样的训练方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迸发出了表达的欲望。对于句子的训练就在这种自然创设的情境中完成了。
  整节课,我时时关注学生的表达,训练时目标明确,循序渐进,把听、说、读、写“捆绑”在一起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步步的训练中得到提高。
  这节人物对话描写专项指导课,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以创设情境训练为主线,从教学效果看是有效的。这也是我对中年级片段作文教学的主要思路。我还在中年级阶段对学生的各项片段描写能力进行了其他的探索和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片段描写的能力,为学生进入高年级作文布局谋篇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发布时间】2019/8/7 17:12:43
  • 【点击频次】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