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

 

【作者】 陈晓莉

【机构】 广西陆川县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文言文教学要关注细节问题,注重渗透语法、归纳整理,发挥学生的个性,打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可在教学中引入和学生生活、社会时事密切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探索;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探索,体验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渗透语法、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文言文体系。
  【关键词】 细节;文言文;初中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解、欣赏文言文的能力,但是由于文言文艰涩难懂,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低效率的现象。再加上部分教师无法做到文言并重、情趣相生,教学内容过于分散,教学方式相对简单,没有语言环境等问题,致使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学习缺乏興趣。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还要从预设入手,妥善设计文言文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
  一、穿插资源,助力探究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虽然文言文和学生之间有一定距离,但是教师能通过合理引入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探索文言文。教师可以根据文言文的内容选择和现代社会时事新闻等有关的内容,引发学生探索。
  在学习《与朱元思书》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南朝著名文学家吴均在游览了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与朱元思书》,在文中详细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美丽景色。”随后给学生展示元朝黄公望的绘画作品《富春山居图》,并播放刘德华出演的电影《富春山居图》的片段。这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富春江的美景。而吴均则用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富春江的美,同时还表达了自己的哲思。大家尝试自主探究,说说这篇文章如何描写富春江,又体现了怎样的思考。”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发现,这篇文章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美景,尤其在第三部分,说了人在山中的感受,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了山水之美,抒发了诗人蔑视官场、避世隐退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具有古代气息、能展现古汉语特色的资料,这能让学生感到更亲切,学习的兴趣自然提高。
  二、比较鉴别,加强思辨
  比较阅读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相关的文言文内容,促使他们进行创新思辨,加深学习的影响。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以劝学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入手,运用了各种表达方式,阐述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将它和其他以劝学为题材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两者的异同点。如摘取《送东阳马生序》中从“今诸生学于太学”到“岂他人之过哉”的内容,和荀子《劝学》中的“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到“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的内容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两者在写作手法、表达思想等方面的异同。学生在对比后发现这两段文字都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而且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专一。但是这两段文字也有不同之处,《送东阳马生序》指出太学生如果在学习中没有成就的话,并不是“他人之过”,而《劝学》中所强调的则是学习的时候要不断反思,同时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要注意的是,用于比较阅读的文本必须具有可比性,可以从文体、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意象寓意、情感表达等角度入手,选择有相似点的文本,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比较阅读。
  三、归纳整理,构建体系
  钱梦龙提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因此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句法、词汇、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在组织学生归纳整理文言文语法现象的时候,教师也要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自觉比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区别,并参考现代汉语的体系自主构建文言文语法、词法体系。
  四、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习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词、通假字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岳阳楼记》中有两个句子出现到“或”字,即“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这两个“或”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有时”的意思,后者是“或许”的意思。再联系《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中的“或”与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有的人”的意思。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我在教学中,只要碰到此类情况,决不放过。至于古今异义词,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比较,加深印象。通假字则列成表格,分读音、通什么字、意义三格加强记忆。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在教学中我也把这些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分用法和词义两部分,以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在学习《出师表》时,可以让学生尝试从字词到语法逐步递升地探讨文本并整理归纳,构建完整的体系。首先可以抓住文章中的难解字,通过正音、明义的方式来辨析,如“裨、桓、驽、攘”等。其次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入手,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文章中古今异义的部分,如“痛恨、布衣、开张、卑鄙”等;总结文章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效”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和“不效则治臣之罪”这两个句子中的意思不同;找出文章中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现象,如“远小人”中的“远”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远离”;总结文章中各种虚词的用法,如搜集带有“以”等常用虚词的句子,并辨析其语义和语法功能的不同。在多次尝试归纳整理后,学生在学习其他文言文的时候就能从这些方面去思考,更好地理解。
  • 【发布时间】2019/8/7 17:48:19
  • 【点击频次】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