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古诗教学的新走向

 

【作者】 韦玉辉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鹏城希望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古诗词再也不能满足于只让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对古诗词的理解浮游于文字表面的层次,而必须找寻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蕴涵的精髓,感受诗人的内心。因此风靡一时的研究性阅读、古诗词吟唱教学、古诗词配画等手段应运而生,成为古诗词教学的新走向。下面就是几点体会,试加以浅谈:
  一、专题式赏读
  在研究性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读书,就必须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每段若干个提问分析情节的传统模式中跳出来,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使他们充分拥有自读自研、探索尝试、合作议论的自主权。在研读中,这种相对集中的问题情境,也就是研读专题,也称为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教师要完全摒弃以往传统古诗教学方法中逐字逐句讲解诗意的习惯,摒弃教师提问繁琐、细小、低效,学生疲于奔命地跟着老师提问跑的做法,而是抓住“主问题”这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对教材有较大覆盖面、对全诗重难点独具穿透力的研读专题展开赏读,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充分弘扬各自的精神自由,自主地研读发现,合作探索。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展开研究性阅读时,研究专题的确立很重要,而且研究专题提出的渠道和形式也是多元的,以“别样红”为例,教师先让学生欣赏荷花,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的美丽,接着引出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千古绝唱,引导学生品读名句,初步感知满池荷花“别样红”,最后从“别样红”引出统揽全诗得其旨趣的研读专题。整个过程体现了前后连接、由旧入新波自然、一气呵成的特点。
  二、漫谈式赏读
  海涅曾经说过:“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再向前推进一步。”随着主体性教育的推进,教师主宰课堂,以指令式的全盘授予为基调的种种教学行为,正在退出讲台;而正以学生主动、生动的自学、探究活动,真正拥有了课堂。教师要在这样的课堂里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去努力研究一些新的教学行为,“漫谈式赏读”即“课堂交流”就是出现在今日课堂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无论是自学感悟或讨论探究之后,都要有“课堂交流”一环来展示评议,矫正提升,活跃思维,共享成果。课堂交流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最根本的问题是能否营造课堂交流的活跃气氛,树立学生个体自主交流的意识,展示自我的自信和愉悦,克服传统提问应答时被动接受教师拷问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时时鼓励学生的独特发现,宽容学生的不同见解,积以时日,自然会有学生冲破思想牢笼,不再拘泥于只说老师“喜欢”的话。学生一旦从所谓“权威”的“公众套话”系统中解放出来,敢于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述自已的认识,就会真正显示自我的生命活力。课程中学生始终在畅谈自己的感悟,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小结,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精神。
  三、吟唱式赏读
  标新立异不是我们的目的,让学生获得全面、协调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唱诗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的产物。它的宗旨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教育;也完全符合及充分体现了学校确立的“基础十特色”这一办学和教学理念。用音乐表现古诗词,从语文课的角度讲:音乐是一种手段,美化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运用;从音乐课的角度讲:语文是一种载体,深化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它是语文和音乐课之间的综合学科。我们力求让古诗词自身的美感和音乐的美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唱诗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感受。在这个美的历程中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培养美的心灵,达至“一曲风雅沁心脾”的效果。
  四、拓展式赏读
  拓展阅读,就是一种专题阅读形式,是一种“大阅读”的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阅读的基本做法是就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使学生多渠道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与所有的教学研究一样,拓展阅读同样要遵循因材施教帮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面对学生,研究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喜好;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或最受关注的文章来学习,避免盲目性、随意性,讲求有序、适度、高效,使“要我读”变为“我要读”,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发挥最大的作用。
  • 【发布时间】2019/2/19 16:04:57
  • 【点击频次】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