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者】 李晓敏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创新方法,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让学生自觉成为学习主体,主动学数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加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是的,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是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源泉。初中数学由于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很多学生倍感学习枯燥,进而兴趣渐消。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情感和发展态势,我们就得想方设法予以解决了。多年实践告诉我,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增强数学爱好,还能让学生找回自信,乐于数学学习。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古人说得好:“爱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爱屋及乌”的重要原因,是培养学生数学爱好的有效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通过交往、关心、参与活动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个别教师不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常常直奔主题教学,这样能让学生与你积极配合吗?能达到有效的双边互动吗?结论是否定的,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教师与学生不和谐,或成为对立面,那师生就会“各行其道”,井水不犯河水,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既教不出效果,也学不出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师生关系建立,让情感初萌的初中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从而主动地喜爱教师,喜爱教师所教学科。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实施生活化教学,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性,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知道,数学与生活关系极为紧密,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自然就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从规律中总结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我在九年级几何《圆》一章学习弦切角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并观察刚刚所学过的圆周角,即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圆上转动圆周角的两边,当转至一边与圆相交而另一边与圆相切时,请同学们给予命名,从而得出弦切角的概念。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了“弦切角”的概念,又渗透了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让学生在成功学习中体验到收获的快乐,从而产生兴趣。
  四、在成功过关中体验快乐,防止学教“相离”现象产生
  所谓学教“相离”,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没有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形成教与学分离、配合不好。学教“相离”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内不专心听讲,各行其事。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不在于学生不爱学,很有可能就是教师教学方法太简单,仅注重自身讲,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发挥学生主体性。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到最后,学生因学习效果差渐失兴趣,最后不爱数学。在大力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必须加强兴趣培养,但需要我们防止学教“相离”现象产生。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我们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关”,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学生代表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
  五、开展多彩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虽言在课外,但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补充,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我们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还能拓展数学视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从而发展他们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爱好情感。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得好:“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驱使下成为学习主体,比我们苦口婆心的强制做法,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兴趣是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本转变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李永永,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7年。
  [2]陈俊,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2014年。
  [3]李思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3年。
  • 【发布时间】2019/2/20 9:58:47
  • 【点击频次】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