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作者】 冯家群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实验可以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规律。通过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以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因课时限制,课外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实验可以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规律。通过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以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精彩的实验探究将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形象化的认识,让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的对物理进行学习探究,比起教师单一的说教,让学生亲身实验更有好处。初中物理实验可在课堂教学时完成,但因课时限制,课外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在课外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谈点个人看法,与同行共勉。
  一、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定位
  “科学”,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本文中的“科学”是相对于科学课而言的)。“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我们说的“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新课标指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应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上,而应把教学的根本目的界定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等创新能力的具有开拓发展特点的复合型人才。实验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的学习和合作讨论围前提,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决疑难问题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的一种教学形式。
  初中物理实验不仅仅局限于物理课堂,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课外实验,开阔学生的思维。如在证明“振动产生声音”这一规律时,可以让学生切实去感受声音所带来的振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用锣槌敲击锣面发声,然后用手按住锣面,锣面不震动,锣声就消失了;蜜蜂飞是发出声音是因为翅膀的震动;说话的时候把手放在喉咙会感觉到震动。又如,力的相互作用教学中,让学生右手和左手互相推来感知。生活中也有力相互作用的句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只要学生善于发现,主动探究学习,就能发挥自身潜力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大的空间,去很好地进行科学探究,去解决问题,发现真理;提供必要的阳光雨露——例如启发性地问题、疑惑时的点拨、失败后的鼓励和成功后的赞赏等,然后静待“花开”或者“花落”。
  二、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设计方案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合作与交流等六个要素。科学探究的要素为我们提供了探究学习的一般流程框架,但它不能成为束缚、羁绊科学探究模式的桎梏。教师应根据科学探究内容的特点,突出科学探究的强化要素,不能拘泥于科学探究的全程化、完整性。只有实现科学探究某一要素、技能的突破,才能实现科学探究核心概念的整体学习进阶。原来的实验课的步骤是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有的还有实验原理。上面的每一步都写的清清楚楚,教师怎么说学生怎样做,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一点动手的机会,这样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授受。现在的实验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模式化,要有创新。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必须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有创新能力,要有动手能力,思维要敏捷。如果要更有创新则不仅仅局性于上课的实验教学,还要拓展到课外实验。课外探究实验的具体设计方案是:
  1、先确定研究的课题。课题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或由教师提出。
  2、选择好实验器材并猜想,然后进行实验研究。
  3、记录好数据、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结论。教师给于适当的指导。
  4、评估交流。实验完后学生各自交流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5、每人各自写出实验报告。
  这样的实验,每两周可进行一次。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或问题,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出实验研究方案进行探索,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如学习了“大气压强”后,几位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大小”认识模糊、产生怀疑,就设计了“用注射器、钩码、刻度尺等来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是疑惑顺利得到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设计使学生的个性和协作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素质得到了实质性的具体培养,创新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
  三、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一定限制性,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巩固及运用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要以课内教学为重点,灵活多样地向课外延伸,拓宽实验渠道,让学生在异彩纷呈的大自然天地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情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1)家庭开放性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家庭小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补充,自由度大,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趣味性强,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学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时,教师布置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制作潜望镜、照相机、望远镜模型,并要求能画出光在仪器中的传播路径,然后在班级中进行制作比赛。有的学生用薯片纸筒将潜望镜中两片平面镜安装固定起来,有的选用了塑料筒固定安装,有的甚至选用软铁皮固定安装。照相机制作中,学生为了能更好地成像,研究出了用不全透明的薄膜来成像效果好,可见制作探究实效性很强。又如在教完《电》这个单元以后,在强调安全用电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电灯是怎样连接在电路中的,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开展这样的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实践中诱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既让学生掌握了科学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理课外实验与小制作的设计,可分为学生自主设计、教师启发设计、教师指导设计三种形式.较易的实验可由学生自主设计,稍难一点或运用知识点稍多的实验可在教师的启发协助下由学生设计完成,较难的实验或制作可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按照教师的意图鼓励学生略有创意地设计完成.课外小制作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取材方便等,而且学生在制作时,从设计、找材料、动手做、直到检验等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其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想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外实验与小制作的设计应遵循趣味性强、取材容易。例如,自制气压计,从玻璃管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水为什么就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由此现象学生很容易分析出向瓶内吹气使得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从而使水沿玻璃管上升至瓶口以上。然后拿着自制气压计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亲自总结出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规律。将课外小制作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科学探究。
  总之,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实验这一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开启科学的大门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表明,这样的课题研究活动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学明;“课外实验与学生能力的发展”[J];《初中物理教学》;2016年06期
  [2]陈仲翔;“课内外实验一体化改革的尝试[J];《江苏教育》;2015年04
  [3]邱小清.“浅析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实验教学模式”[J].《中学课程辅导》,2016(8)
  • 【发布时间】2019/3/11 10:09:48
  • 【点击频次】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