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作者】 蒙忠现

【机构】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朔良镇百敏教学点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儿童头脑从“白板”到拥有初步系统的数学知识,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这个初步的数学知识系统中,一年级的计算能力是儿童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源能力,一年级的计算能力培养得好,往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思维将顺畅而开阔,从而助推学生向更深更广的维度发展。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依据农村条件,挖掘儿童的自然潜能,首先给学生正确的、丰富的形象计算实例;再从这些实例的计算的“量的积累”,自然进入“质变”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最后达到让数学思维促进人普遍思维发展的高度。本文就是要阐述这些方式方法的具体可行的操作过程。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思维;计算能力

  关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全局性的理论层面已经有很多名家学者论述得很精辟,如美国的杜威、荷兰的福来登若尔、国内的梁镜清教授等。不过,农村小学一年级作为特别的对象,没有有名专著谈及,一些章节谈及也是都包含在较高的理论论述中,单独的具体的可以完整操作实例很少。我现在就是根据我在农村小学多年的一年      级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名家学者的理论,用具体的实例,谈谈农村小学一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农村的儿童直接接触自然的有利条件,促进学生自然计算能力生成
  “教育是人自然生长过程”是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他认为儿童做事是成年生活的准备,而不是做成年的事情,成年人不应该干涉儿童的生长,成年人所做的事情应当有助于儿童的身心圆满和自由的发展。根据这个思想,我的操作是:
  第一、借助农村小学生生活实景,以口头教学为主进行数概念的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章到第七章,就是数的概念的知识教学。我对这几个章节的教学,课本的知识教学只起到大纲、方向和例子的作用,真正教会学生数概念的,主要依靠直接用实景进行口头练习,在生活中让儿童头脑自然形成数的概念。比如做完早操,初初时分成小组,10以内作一组,互相数数,数一段时间,小孩熟悉后,又分成20人作一组,又数数,以此类推,直到每个学生站出来都可以数全班,并且教会学生作人数记录,这样坚持半个学期,每早用时约8分钟,就可以教会学生流利数50以内的数。
  只是数班上的同学,太单调而且数量有限,学生要熟练地数到更多的数字,那就必须找其他方法来吸引学生。我发现农村小学生的一个爱好,就是有玩树叶的习惯,他们玩的花样很多,其中的一例,就是把小树叶叠成一扎,想象为钱,拿泥巴块当猪肉,木片为刀,大树叶包肉卖,一个儿童“肉摊”就开张了。这样的儿童“肉摊”往往开在操场边,树叶多,树下泥土也丰富,再加个瓶子装水就可以了。摘树叶的过程,学生就自觉练习数他们的“钱”,“买卖”的过程就可以练习简单的加减法,还有讨价还价,可以练习对话和简单的逻辑思维。在儿童数树叶的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记忆的断层和忘记十位满十进位给个位。比如儿童数到39,他们往往会从31开始重数,甚至又从21开始,很难进入四十几,原因是他们不会给个位3加1变4后再数。这时老师要提醒,而且是直接告诉他们,“39接着数到40”就可以了,不要讲繁琐的道理,因为理论和现实的跨度是抽象的,对儿童来说,没有意义。
  这两个例子是我众多数学教学方式中的两个特例,特点是少用具体的设定好的练习册,而在不知不觉的生活活动中得到应有练习;没有高深的数学理论,而是把教学作为学生每天玩耍和使用的事情的一部分,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有意义,觉得没有数学知识就不好玩,甚至难以生活。就这种反复的形象个例的量的积累,慢慢发展为质的变化,最终培养学生的数的感念、数间初步的逻辑关系和对数学的初步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生动的特点,引出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育就是把人的兴趣引出来,然后成年人顺着儿童的爱好有计划有步骤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陶冶他们的思想。数学教学是教育的一个分支,教学的普遍道理也是适用的,特别是7岁或8岁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效果会更佳。刚才我们讲的是借助儿童的自然生活游戏来教学,我们成人也可以依据儿童心理特点设计他们感兴趣电子游戏,借助学生对这些设计好的电子游戏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投放来进行数学教学。有人对借助电子游戏进行教学很害怕,其实我们如能指导儿童沿着一定的方向运行,是可以把他们渐渐的引导到数学的逻辑目标上。下面为这个原理的具体操作:
  我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第八章“加法和减法”直到下册的第七章“一百以内的加减及运用”,我用的常用的方法就是自制电子游戏。比如教学上册第八章“加法和减法”,我就设计一个动画,学生亲自去按一个按钮,屏幕上就走出来一头彩色猪,配以小猪的声音,告诉学生,现在的画面是一头猪。又给学生去按一个按钮,又出来一头猪,大小形状声音和前一只猪一模一样,告诉学生,第二次出来也是一头猪,但画面已经有两头猪了,可见1+1=2,两头猪的中间还有个闪闪“+”号。这个自制的电子游戏,就可以教学到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为了保持学生感兴趣,又要利用儿童好胜和获得奖赏的心理。我的设计是,在动画里面设有比赛,比如画面第一次跑出来3头一样的小猪,第二次跑出来2头一样的小猪,看谁先数得出,算得对,那就得一个红包。这样一设计,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好强心和好胜心的心理特点,学生就保持初心,甚至兴趣越来越浓。
  自制电子游戏教数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运用伯尔曼的翻转课堂理论,就是借助多媒体和网络,通过一定量的自学后,老师再去加强或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教学。伯尔曼的翻转课堂是针对高中生而提出的,对脑子几乎空白的7岁儿童是否有效呢?实现证明,是同样有效的,不过要经过精心设计。这个做法是等到下学期的段考之后,因为到这个时候,儿童才有初步的逻辑,比如10以内的加减可以不用数手指。这时制作一些简单的应用题,比如一群鸡走出来,跑了一只,动画里出个问题,“现在还有几只?”而且问题要语音提示,因为儿童还不一定看懂这几个字。学生看了之后,收获是很小的,但毕竟有收获。接着再重播放,再一题一题的重教,学生的收获就更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然生活的游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把学数学融入生活中,自觉把数学知识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而电子游戏教学,则是成人设“圈套”,把成人的逻辑思维转化成有吸引的游戏,再改头换面,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如果自然生活游戏教学是学数学的原动力,那么电子游戏教学则是制动和方向。
  三、利用塞宾浩斯的记忆遗忘原理,进行及时的复习设计,以加强儿童的记忆
  塞宾浩斯的记忆遗忘原理是人学习知识后,记忆产生的同时,遗忘也开始进行,所以要求学完新知识要及时的复习。儿童的记忆十分短,复习更是要及时,而且要连续不断,比如学完3-2=1,学完后必须五天内连续复习,此后每3天要复习一次。问题是怎么处理这些复习,才能让儿童保持应有复习热情?
  我的设计是布置家庭作业。正在要求减负年代,大谈家庭作业,是不对的,而我的家庭作业融入到他们的课后生活,不给学生压力。我就是统计全班40个学生的相近的性格和爱好,根据性格爱好以及他们居住的特点进行分组,布置作业。比如有5个学生爱玩耍“开粉店”游戏,那几天也刚好教50以内的减法,我就是给学生发1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面值假钞票,给他们回去玩耍“开粉店”时用。玩的过程要有会计员,把收钱和补钱的过程记下来,其他学生必须做好监督,把记好的“账单”拿来上交,一份游戏作业就完成。如不爱活动的文静的小孩,我会设计一些动画,里面有50以内的加减法动画,让他们边看边记录,时间设计在30分钟以内。以此类推爱跑步、爱画画等,我就设计与他们爱好相适应数学题,给他们在完成自己的爱好时也完成数学作业。这样得到的作业差别很大,难于改,难于讲解。其实可以改,不用统一讲解,而只对错题的个别指导。当然这个变相的家庭作业只适合于小学一年级,其目的在生活游戏中反复使用,加强记忆,顺应塞宾浩斯的记忆遗忘原理。
  总之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运用于现实。数学教学就是要顺应儿童的现实生活喜好,要将抽象的数学关系融入到生活中的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而不要强加的灌输给学生,这样儿童的学习数学将变得主动,效果会更佳。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第87页德国心理学家“塞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国化学老师伯尔曼和萨姆的“翻转课堂”,网络查询。

  • 【发布时间】2019/3/11 11:07:52
  • 【点击频次】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