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三个维度,让小学古诗课堂教学“意犹未尽”

 

【作者】 庄美娟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芳林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古诗一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是彰显文化底蕴的镜子,折射出文人骚客妙语连珠的文学功底和丰盈醇厚的内心情感,反映了所属时代的氛围和境况。如何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在古诗课堂中深刻体验诗人丰富的情感,陶治自我情操,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师的研究内容。笔者进行课题《农村小学古诗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立项编号为KTLX2017B09)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托,从知诗人、入诗境、诵诗韵三个维度入手,让古诗教学“意犹未尽”,力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 古诗教学;审美情趣;文化特质

  “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凝聚了古代先哲的伟大创作和智慧结晶。古诗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也常常让教师犯难。说其是重点,体现在我国古诗古而有之,已传承上千年,教材中所要求的古诗词词句优美,意义深远,而且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说其是难点,体现在我国古诗的文化特质上,在我国古诗词尤其特定的语言结构,且遣词造句韵律一丝不苟,虽说朗读、背诵并非难事,但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要从文字凝练的古诗词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内在寓意,存在较大的理解障碍。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中,如何打破学生与古诗之间的壁垒,把古诗教得绘声绘色,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已经成为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深入的课题研究,笔者认为不妨从“知诗人、入诗境、诵诗韵”这三个维度入手。
  一、知诗人,拉近你我距离
  古语有云,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因此“知”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认识、了解某个人的生平与背景、习惯与风格,是成功交际的前提与基础,作品赏析也不例外。所以在小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之前,先对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特别是作者在创作这首古诗时的背景做一定的介绍,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认识诗人来了解他的作品以及他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作者之前的时空间距离,减少隔阂与嫌隙。
  例如,在教学《石灰吟》这首诗之前,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短视频“走进于谦”,导入于谦的生平事迹,尤其突出关于《石灰吟》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12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走到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让学生体会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从而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入诗境,激发心灵共鸣
  古诗往往意境优美,遣词考究,虽是寥寥几句,却能勾勒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图,或波澜壮阔,或黯然忧伤,或清新怡然,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走入作者所创的诗境,在体验的过程中,引起心灵上的共鸣,是古诗教学的重点环节。
  例如《望庐山瀑布》,李白以驰骋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挥洒自如地写出了庐山瀑布绮丽雄伟的独特身姿,也反映出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形象鲜明、意义深刻的词语,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有“产生”“升起”的意思,然后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来了。”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可以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当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诗人不用‘升’而用‘生’呢?”从而引导学生从诗的本义和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去了、没有了;用了“生”字,使人体会到香炉蜂的云雾源源不斯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联想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就这样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把古诗中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境灵活处理成学生容易理解、能够体会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诵诗韵,体验诗情古味
  俗话说“熟读诗词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诵读在古诗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节奏中感受诗句的感情基调,在韵律中产生新见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携手诗人,走入诗境,感受古诗的韵味与意境,加深学生对古诗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古诗的韵味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要带着感情诵读古诗,帮助学生确定恃歌的感情基调,指导学生学会处理诗词中的节奏与重音部分,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何况,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很难长时间地对一项事物保持兴趣,往往读个几遍就拖拖拉拉,有力无力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诵读的形式,例如举行小组诵读比赛,选派小组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朗诵,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然后选派学生代表上讲台表演诵读,就这样在诵读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诗情古味的魅力。
  例如,《春晓》这首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入情入境反复诵读,品味咂摸,然后举行一个通读比赛,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准备,再让学生自告奋勇有感情诵读诗句并背诵,看谁能在诵读中“解得其中味”,评选出最佳朗诵者,这样的操作不仅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诵的质量,读出古诗中的古意和诗韵。
  总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如何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古诗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探讨的课题。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古诗品鉴素养和专业水平,丰富古诗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古诗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创设多元真实的语言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在体验、诵读、实践的过程中引起共鸣,感受古诗词的美,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美。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2018年9月胡晓凤《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3]2002年3月张亚新《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4]2015年12期《小学语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19/4/8 10:31:11
  • 【点击频次】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