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高一学生不适应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作者】 吴亚明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立德树人的作用。但是,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学科学习,往往感觉到教学内容多、教学进度快、知识点深奥、考试时间紧、成绩不理想等等,自信心受挫,进而产生迷茫困惑的情绪甚至强烈的自卑感,影响他们今后三年的高中学习。
  一、高一学生不适应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比较,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标准等客观因素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课程观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主观因素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进入高一的学生如果看不见这样的差异,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努力,许多人就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1.高一新生对课程内容的不适应。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内容简单,比较直观形象,贴近生活,容易理解,趣味性强,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开展,要求记忆理解的知识少,学生学得轻松,效果较好。相对而言,高中思想政治具有广度拓展、深度掘进、梯度增强等特点。学科的知识量大,内容抽象,理论性强,每一框题都有新的概念,阐述新的原理。在教学中,教师必然会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学习要求,引导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揭示一般规律;教师也会介绍一些生活情景和时政热点,要求学生应用知识或综合或分析,拓展知识视野,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还会有意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使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学生进入高一后,随着学习的深入,仍然沿袭初中学习方法、尚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教学。
  2.高一新生对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应。
  初中思想品德课内容少,难度低,时间充裕,考试简单,对学生要求不高,高中思想政治课难度高,分量大,知识面宽,有的问题需要深入剖析、把握前因后果。因此,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情景设置、问题讨论、启发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来生成知识。可以说,初中与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异,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学生不尽快端正态度转变方法,必然适应不了新的学习。随着教育资源的整合,很多地方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越来越少,初中和高中分属不同学校,绝大部分初高中教师身处各自的阵营,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少,高中老师对升入高一的新生情况知之甚微,由于高中普遍实行循环教学,接手高一新生的教师刚刚送走高三毕业班,受高考冲刺复习教学的影响,他们的教学内容住往偏难、速度偏快,使高一新生一开始就感觉到严重的不适应。
  3.高一新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结合实践经验,我们发现,普通中学的大多数高一新生几乎没有什么学习方法,课前不预习,课堂被动接受,课后不做作业或应付差事。当被问及原因,他们解释说初中时政治课就是这样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继续和深入,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别于初中,不仅要掌握一般学习方法,抓好自学、阅读、听课、复习、小结等必要环节,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努力做到重视基础强化主干知识,关注时政了解热点问题,注重学科思想提高人文素养,加强训练提升学习能力。
  4.高一新生的认知水平不高,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正处于不断发展中。
  进入高一的新生,观察力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观察过程中,认知的目的性有较大提高,能主动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推论和理解,根据教学要求把握相关事物,但这种认识常常不太精确、带有片面性。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同时存在,由于教学的要求,正逐步学会使记忆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材性质,因而有意记忆发展并日益占主导地位,但对一些困难的知识和信息记得比较差。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但持续时间短。抽象逻辑思维总体上处于优势,但这种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撑。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内容既符合逻辑又富有逻辑性,但有时也带有虚构夸张的特点。这样的认知水平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学生有所懈怠,不刻苦努力,就会出现学习上的不适应。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是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教师依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流程、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教学媒体等作全盘考虑,使各个环节都有可遵循的指导思想或策略。
  1.产生式教学策略。在政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处于主动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自己产生教学目标,自己组织教学内容,自己安排学习顺序,构建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学习方式。这种产生式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知识的理解主动而深入,使学习积极性得以激活,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是达成良好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但是,单一的产生式教学策略,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设计和学习,对于知识面窄、自觉性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很难落实。
  2.替代式教学策略。高中政治课中的许多概念、原理的本质,一般不能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观察等手段来感知,而要以生活经验或社会现象为背景,经过抽象与概括来揭示,因此,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提炼学习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替代式的教学策略,能够弥补产生式教学策略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纯粹的替代式教学策略因为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投入的智力少,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对知识信息的体会不深刻,会制约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述两种教学策略各有自身优点和缺点。做好高一课堂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将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之长补彼短,既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师掌控和引领教学,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实现高效学习。
  三、遵循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规律,促进高一新生转变学习方式
  1.引导高一新生养成记忆知识的习惯。古希腊哲学家说过:记忆是智慧之母。记忆的知识和信息越多,可供人们思考的素材就越多,观察就越敏锐,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高中思想政治学习相关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其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需要记忆,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利于理解新知识,促进思维能力发展,那种轻视记忆的观念对教学有害无益。中考中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大多数初中学生平时不注重记忆理解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2.通过多种途径促使高一学生理解知识。要真正掌握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精神财富,离不开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将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加工活动,寻找新知识与原有经验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明了新知识的性质、特点和意义,对未知的事物现象作出新的解释、判断,并与相应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在政治课中,衡量知识理解的主要标志,一是语言文字表述,二是具体运用。学生通过听课、记笔记、自主学习接收知识信息,并不意味着理解了知识,能用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表述知识,并能利用概念、原理去解决具体问题,才是真正理解了知识。
  3.培养提高运学生用知识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通过问答、解题、操作等活动,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由知转化为用,这是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获得的知识对课题的条件、要求、问题等进行解读、联想,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从中找出知识所反映的本质特征,将具体事物归到一定的知识类别中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知识的运用,使知识得以巩固,技能得到训练,认知结构得以完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逐步提高。同时,在知识运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受到知识技能的不足,因而产生探求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的愿望。
  • 【发布时间】2019/4/8 14:09:23
  • 【点击频次】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