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

 

【作者】 孙芮婕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倡导教学要从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结合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步骤。新课程改革提倡关注每个学生的良好发展,但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自学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学科基础等方面是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到应有的知识与快乐。
  【关键词】 学生分层;互帮互助;分层指导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共同进步
  1.平等对待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心系学生,公平对待,相信他们的潜力。同时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现在不能代表将来,激励学生给予勇气,使其正视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就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2.合理分组
  详细调查,针对不同基础和思维水平的学生,将他们分成A、B、C(高、中、低)三个层次。在分组时考虑每组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学习能力,差别不能太大。同一个层次学生同桌,并将C层学生穿插到A、B层学生的邻近便于他们交流讨论。选出各层次的组长,由各组的组长收作业。至于各组的人数,视班内学生情况而定。
  3.讲清目的
  分组完成后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并做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到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从内心之处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同时让学生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分组,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根据自己的表现还可以上升到上一个等级中(A层除外),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当然,针对成绩下降的学生需下降一个等级。这样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使自己有个好的位置。
  4.互帮互助
  分层完成后,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如:A、B层学生自认或教师组合帮扶一名C层学生,被帮扶的学生在做练习题时,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可以向他请教。帮扶者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该知识的掌握,被帮扶者从中收获新知,真可谓两全其美。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层,各得其所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例如,在教“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问题。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底层的学生通过努力使学习能有更好的提高。分层教学是他们能有效的通过小组的学习和互相帮助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在设定分层教学内容时就以这个终极目标为发展方向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不同难度的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形成几个由低到高难度不同的练习题。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C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A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解题能力范围之内。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适应C层学生,让他们进行基础能力训练,从而熟练他们的解题能力。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三、分层指导,合理评价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C层次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C层次学生不断进步,让他们勇于拼搏逐渐走向高一层次。对A层次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如在讲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想办法自己得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仅过了大约十多分钟的摆面积单位,测量,计算等活动,发现了规律,得出了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中,构建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交流中相互启迪,互相补充,诱发新的潜能。
  总之,分层教学着眼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收获。深刻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了解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使自己有个好的地位,从而让学生有目标、有动力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 【发布时间】2019/4/8 14:14:18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