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作者】 余湖昌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福庆乡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所谓数感,简单来说是学生对数的一种感觉,是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集中体现。拥有良好的数感能更快、更直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的兴趣、对数的理解、对数的学习,努力发展他们的数感。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联系生活,体验数感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和本质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课前我准备好2个玩具,课上让3位学生分别从这些玩具中挑选1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当到最后一位同学时发现没有玩具了,则用“0”表示,从而让学生体会“0”表示没有,然后在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0可以与其他数字组成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对数产生亲切感,轻松建立起数感。
  二、表达交流,形成数感
  每个学生对数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拓展自己的思维,丰富对数的认识,体会数的大小,从而促进对数感的形成。
  例如,教学9+5=?时,教师让学生大胆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具体运算,培养数感
  口算、估算是数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估算意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问孩子:你能估计5本新华词典大约有多厚吗?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米?我班有49个学生,全校21个班大约有多少学生?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数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又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并自我建构数学知识过程的活动,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始终把学生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提供开阔的活动时空,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等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时要开放活动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之感受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它需要学生的不断体会、感悟和积累。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多思考、多想办法,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随着数感的建立、形成、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 【发布时间】2019/4/8 14:28:53
  • 【点击频次】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