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借助于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作者】 冯占科

【机构】 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马江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应教学理念的时候要同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对教学观念进行不断更新,多进行自我总结。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来,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最优化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不能以教师讲授为主,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落实到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更好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构建呢?
  一、创设活动情景,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从新课程理念中可以得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情境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要创设有效的情境而引导学生参与,不仅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课件的制作,素材的选择)等,课堂中还要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故而一些教师认为情境占用课堂时间,耗时费劲。其实不然,以情境来促进学生活动,借助情境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新知,这对整个课堂活动的开展都具有基础作用。
  比如,在教学《数轴》这一课知识的时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什么是原点、正方形和单位长度是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学中为更好地让学生感知这些概念,以课件展示学校周边的地形图(简图),用A、B、C等表示学校、超市、医院等具体位置,辅以方向和举例,引导学看的基础上尝试画简单的地形图,由此而引出数轴的概念,更利于学生理解。在数学课中以情境来引导学生参与,要借助问题而引导学生进入新的探究环节。如上述案例中引出数轴概念后可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数轴的定义吗?”学生尝试概括后,教师再结合图点拨。
  二、创设兴趣性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
  以往数学课中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提倡以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就是要以学生所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而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按序号找座位的游戏活动导入,如《全等三角形》中以找不同的游戏导入,这些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课堂参与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借助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还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方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构建。
  以《平均数》中的活动设计为例,对于平均数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有所接触,该课时中更多的是要借助活动而让学生理解“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为此,教学中以具体计算案例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案例甲乙两人的英语成绩,如甲的英语听说读写成绩分分别为85、78、85、73,而乙的是73、80、82、83,若某公司要招一个英语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应该招谁?此时学生合作分别算式甲乙的平均成绩,可知甲综合能力更强。但如果该公司要招聘的是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人,那是否还能用算术平均数来衡量?如果不能,那又该如何确定听、说、读、写在整个数据中的作用呢?如此,由听、说、读、写所占比重不同而引出“权”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而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三、创设疑问式活动,强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疑问式课堂教学就是指,创设疑问课堂情景,质疑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的矛盾问题,启发学生学习疑问。如此一来的课堂环境教学,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思考的海洋,问题的探索与解决牵动着学生的学习心弦。基于学生的一步步思考、探索、对比、解答,最终获得数学知识上的深入理解,学生学习更为主动。新课标课程教材很好的联系的学生的实际,将课程知识的学习积极联系到活动情景中去,学习便的更加真实贴切不再是侃侃而谈。问题情景指的就是把数学活动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来,引入直接的课堂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饱满,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经验。所以,我们要做到联系课程教材和生活实际,有层次性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课程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在进行“一次函数应用”一课教学中,我构建如此问题情景:老师使用的手机套餐是移动神州行套餐,想要换一种更加合适的套餐,同学们就你们所了解到的手机套餐给老师推荐一种,并简单给出选用这种套餐的原因。学生们也有很多学生接触过手机或者自己也在使用手机,对手机套餐的情况比较了解,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加推荐讨论。然后老师再主动引导,使用课程一次函数应用加以计算讲解,最终学生们一致得出套餐选择,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真的很强,知识的理解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得到了深刻理解。
  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生活问题的解决带来课程学习上的特殊认识,课程内容的相关学习又给予生活问题的处理个别参考。学生密切关注生活情景,用数学的学习方法认识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实践,自觉形成现实与知识衔接,探索与发现带来真实意义的自身成长。
  四、创设拓展性活动,巩固数学知识
  借助练习引导学生参与,首先要注重优化练习方式,从传统的书面练习形式中解放出来,以互问互答、竞赛、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生练习,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举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一课,例题已知10人分别乘坐两辆汽车去电影院,当中有一辆汽车在开往电影院的路上抛锚了不能行驶,汽车限座7人,这一时间距电影开始还有20分钟,汽车以30km/h的速度开往电影院还需要10分钟,问使用一辆汽车以每小时多少千米的速度可以将10人全部送往电影院?很明显这个问题答案很多,学生完全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挥。老师所要做的正式给予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情景,让学生拥有自由思考的空间。
  同时,练习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以层次性练习进行,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他们在数学基础差异较大,练习无论是题量还是难度,都要考虑学生差异。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以基本概念、公式等的复习为主,逐步拓展到应用练习上。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采用变式方式对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实践中,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借助多种方式而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辅以教师的指导,促进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这样才能让探究活动变得更加有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匡龙宇;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现代教育教研[J];2013年02期;
  [2]吴福英;关于中学数学高效问题情景教学的若干思考;考试与评价[J];2014年09期。
  • 【发布时间】2019/4/8 14:47:19
  • 【点击频次】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