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程晓云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数学知识量广与学科研究深度高的特点要求我们在高中数学研究型教学与学习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创新思维能力。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尽可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打破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方法等即应试教育的目的——成绩至上。数学研究性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更能使学生在其他学科也得到不同程度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深、更广的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就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进行初步探析,并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与高中数学课堂有机融合起来,探索高中数学教学的新型发展模式。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兴趣;融合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从自然、社会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探究并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认知活动。研究性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有机融合起来。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高中数学教学的灵活变动性越来越大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也越来越多了,像以前那种呆板的,禁锢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摒弃。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本文就研究性教学与高中课堂的关系浅谈一番见解,以资借鉴。
  一、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领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一些有研究意义的专题进行科学方式的探索研究,以类似于科学的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锻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渠道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活动。在研究性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运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过程中去,打破创痛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局限,而如果真正想要能达到新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对创痛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创新氛围与实践氛围,从而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摸索探究,并通过亲历体验来获取认知与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 重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运用现有知识去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获得结论认知的自主学习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独立经历一个从猜想、求问、尝试、发现再到验证的完整发现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发现问题到应用知识再到再创知识的过程中其亲历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与所学能力的发展锻炼是无与伦比的,学生的与他人合作、与社会接触,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与交流沟通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十足的培养发展。
  2、 重创新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开放的,他打破了传统的僵化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想象联想的发挥以及动手操作实践的尝试能力都获得了空前的解放。研究性学习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的隐藏潜能被激发出来并被鼓励运用在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与课本知识认知的基础上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用慧眼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有创意的设想、创造新的研究方法以及开拓新的生活的潜在能力。
  3、 重实践
  研究性学习在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还强调高中数学教学要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不仅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成绩,还要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运用现有的数学知识素养去将实际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字模型并通过求解数学模型的方式去使现实实际问题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
  三、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践行研究性学习
  1、 加强课堂渗透,打好理论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意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的渗透一些自主研究的理念与调差学习的知识。首先使学生在观念上有所转变,教师就要改变教学理念与方式,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彰显出来,区分清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即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而教师只是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自主探究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准时机并利用恰当时机向学生灌输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念,提高学生的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
  2、 布置开放性题目,强化研究性学习的意识
  以往的数学作业只仅仅限于某一道题,某一页练习,学生的练习方式被禁锢的死死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恩能力得不到丝毫发展。而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的布置作业的方式也开始有所转变,作业布置形式也开始丰富多样了起来。比如说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中第一章有复习参考题如下:如果你在海上航行,请设计一种测量两个海岛之间距离的方法。必修三中的第二章:设计一个抽样方案,调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选修2-3第三章也有:分别研究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等。这些没有限制性条件的题目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解决,每个同学都会运用自己的数学素养去看待题目并解决题目问题,最终的运用方法也不尽相同,结论也会随之有所变化,虽然学生的结果不(下转第71页)(上接第72页)一定能完全保证准确,但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使用自主研究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是很难得的,对于这样具有开放性的课后练习题,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完成。
  3、 加强校园的研究氛围,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校园的教育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种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去获取知识。比如校园里的不同阅历不同爱好特长的教师、职工,还有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如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报亭······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校不同的教育资源配置,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校园中发现数学课题并抓住机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校园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 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
  合理的评价及时对研究者的肯定与激励,也是对后续工作的方向的明确,这对教师及学生都会起到一个正面的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参与研究性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都会通过参与热情、积极性、思考活跃度等来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种种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对设计的教学活动有所抵触或是热爱,是否愿意积极运用思维去思考,是否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是否有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等等。
  (2)掌握研究手段的能力。学生是否掌握了一些对于信息收集、科学分析判断的能力;是否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与相关应用软件;是否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拥有逻辑性较强的分析与猜想能力等。
  (3)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除了验收成果之外还要注重考查学生在一项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待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的探究精神。还有就是学生是否具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情境中去发现、提出、分析、验证、总结的能力;最后就是学生是否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局限,创造新的研究方法。
  (4)协作沟通能力。是否与他人很好的交流沟通并把自己的意见想法说出来是很重要的对于研究性学习。其中包括口头报告、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03年4月
  [2]《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教基[2001]6号文
  [3]《高中研究性学习基础》,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 【发布时间】2019/4/8 14:58:27
  • 【点击频次】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