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作者】 严松林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在第一学段的数学课堂,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第一学段是培养习惯的起步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因此,让认真审题成为习惯;让规范书写成为习惯;让规范书写成为习惯;让规范使用草稿本成为习惯;让检验成为习惯。
  【关键词】 第一学段;计算;习惯

  小学数学中,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知识之一。《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在第一学段的数学课堂,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第一学段是培养习惯的起步阶段,也是重要阶段,因此,培养第一学段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第一学段不少学生出现计算失误,问题很少出在算理和算法上,而是由于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发展不完善,不善于有意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造成容易抄错数字、运算符号、忘记进位、退位、漏写、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思维定势引起学生认为这段时间学什么,拿到题目不分析,就用什么来计算。通过调查还发现第一学段学生们很多不愿动笔演算,不喜欢打草稿,草稿本使用不规范,书写潦草,没有及时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不良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第一学段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让认真审题成为习惯
  第一学段学生由于年龄小,很多学生不会审题,但是他们可塑性强,因此,我们老师应该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可以教给学生“一读”“二看”“三想”“四算”的审题方法,读:认真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学生自己心里知道这道题要干什么?看:看清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想计算方法;算:按想的思路进行计算。如果学生能认真审题,掌握审题的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让规范书写成为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老师无论作业、练习还是家庭作业都要求学生把数字写端正、规范、把竖式写规范,尤其竖式可以要求学生用直尺画横线,这样既美观又整洁,同时,上课老师的板书也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为学生做好表率,我们老师布置作业一定要少而精,再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让规范使用草稿本成为习惯
  第一学段口算内容占了很大比重,所以很多学生喜欢口算,不喜欢打草稿演算,草稿本也是想怎写就怎么写,拿到什么就用什么算,我们可以平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专用的草稿本,草稿本的书写要求和作业本一致,在做作业、练习、家庭作业时,凡是需要竖式演算的必须把竖式统一写在草稿本上,草稿本每周检查一回,每学期评比一次,对于优秀的草稿本给予奖励,并在全班进行展览,每次测试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纸,必须规范书写,试卷收上来后,每个小组组长负责收草稿纸,教师予以检查。相信严格的要求以及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四、让每天五道题成为习惯
  为了打破学生思维定势,认为这段时间学什么出来题目就用什么方法做,教师可以轮流让一个学生每天出五道计算题,由教师或家长审核,然后发在班级群里,每个学生做完这五道计算题,选择其中的一道配上数字故事,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出的题是前面学过的,这样不仅巩固所学知识,又减轻学生的负担,每个月收上来进行评比与展览。
  五、让检验成为习惯
  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所以在学校,老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验算的重要性,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验算的方法去验算,例如重算法、、逆算法、代入法、等等,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澄清错误,产生估算结果和计算结果之间的“冲突”,从而反思自己的计算过程,有利于培养培养学生计算结果负责任的态度。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做完一道题都养成“回头看”的习惯,一回头看数字和符号是否抄对;二回头看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三回头看竖式上的得数与横线上的得数是否一致。这样要求学生每题一回头,及时检验,长久下来,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有所提高。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结于自己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也直接影响学生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由于第一学段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并能持之以恒,相信给每个孩子带来的将是终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张丹著.
  • 【发布时间】2019/4/8 15:00:02
  • 【点击频次】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