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作者】 李碧琼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双星乡工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迎合学生心理,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操作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增强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现有学习水平状况,创设符合且适应学生学习的情景,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自觉的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谈谈具体的做法与体验。
  一、明确教学目的,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解决实际问题,让其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里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面积。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先复习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提出“如果量游泳池的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合适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冲突,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很自然就会思考“有怎样的简便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先让学生计算3+3+3=9,接着计算3+3+3+3+3+3=?,学生感到有些麻烦了,随后我把写着很多个3相加的长纸条一甩,说:“得几”。学生答不上来,感到眼前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有困难了,我就告诉学生这道题要用新的办法来解决,于是就顺利引入新课。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景,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化为求知欲望,进而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三、迎合学生心里,以鼓励为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巴普洛夫提出:情感是人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教育家死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中掌握知识。“愉快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原则,要求创新和谐、热烈、紧张、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求打破僵硬的、死板的注入式授课方式,尽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当“主角”,因为当“主角”是愉快的。当然,学生当“主角”难免出现差错,这时切忌讽刺打击,而应该和他们一起来找出问题所在,并看看其中是否有可取之处。
  心理学家认为,表扬是引导学生行为额习惯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恰当地使用“不错”、“很好”、“你棒”等赞誉之词,在提问和板演时,尽可能有针对性的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机会,对他们的成功及时表扬和鼓励。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要给予肯定和推广,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
  四、创设操作活动情景,激发动学生参与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从人的动作开设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实践操作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使学习变成学生的精神追求。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剪一剪,数一数等掌握思维方法,促进思维发展,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思维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探讨过程,在这样的操作活动情境下,学生兴趣盎然,能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创新。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从学具操作袋取出1个圆柱,3个不同的圆锥,并分别将圆锥标上1、2、3,(圆锥1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2与圆柱等底不等高,圆锥3与圆柱等高不等底)教师出示以下实验要求:①比一比,把每个圆锥的底面、高分别与圆柱比一比,并在表中(略)填入“=”或“≠”。②猜猜看,分别用圆锥1、圆锥2、圆锥3盛水注入圆柱筒内,几次可以注满。③量一量,分别用3个圆锥作为量具向圆柱内注水。(圆锥筒内水既要盛满,又要一滴不漏地注入圆柱筒内),看看几次注满。(次数填入表中略) 
  设计这样的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圆锥和圆柱体积关系,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并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尤其是“猜一猜”,别具匠心,为学生操作学具增加了动力,这样便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新格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老师用传统教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教学,学生会感到泛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成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巨大动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学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会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 【发布时间】2019/4/8 15:01:22
  • 【点击频次】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