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

 

【作者】 莫友燕

【机构】 贵州省三都县三合街道苗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教学中启发点的创新是课堂教学优化的核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创设的启发点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效果。下面我对如何启发学生谈以下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思维具有创造性
  直觉思维往往透过纷繁的现象,直接涉入事物的核心,出乎意料地创造出神奇结果。如,在重新安排已有的知识,提供新的经验,或者对问题提出新的设想,新颖的见解,不同凡响的思路,启发就显示出直觉思维的创造性。
  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愿望的重要前提
  如,在整除概念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后,再提问,被2、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几整除?学生做出判断能被2、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6整除,能被3和5整除的数一定能被15整除。讲解互质概念后,再对上面问题归纳:能被a与b整除的数一定能被ab整除。因此,为使学生乐学,启发点要激励学生思维,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形成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要循序渐进具有逻辑性
  掌握科学的真理,思维必须要遵守一定的逻辑规律。如,概念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线索,认识获取知识,这就要求启发点循序渐进,具有逻辑性。
  四、要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的教学中,有时采用“直接揭露概念的本质”与“变式图形”相结合或交替使用,就能减少各自的消极作用,发挥两者特有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启发点要富于变化,具有灵活性,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创新。
  五、要深浅适宜,抓住关键具有深刻性
  过浅、过深的问题会造成学生不需思考和无法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知识内含的本质属性,启发点要求创出深浅事宜,抓住关键,具有适度性。
  六、要明确目的,利用迁就具有启发性、准确性
  把新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创造性地把书本知识广泛地迁移和延伸到书本之外。如,设疑或以旧引新,或利用迁移挖掘学生的智能因素。总之,目的必须明确。这就决定启发点要有利于迁移,创设出明确的思维方向,具有准确性。
  总之,只要我们紧扣教材的特点,掌握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严格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启发点,大胆创新,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就一定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 【发布时间】2019/5/7 11:47:45
  • 【点击频次】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