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作者】 覃荣翠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以前课程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勇于创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畏,从而能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掌握最适宜的技巧。
  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数学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对数学课程而言,常用的学习方法、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有以下这些: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2、制定学习计划。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传统的接受学习,学生是不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因为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在从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指导。一是制定哪些学习计划,常见的如每单元的学习计划,期中期末复习的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措施、完成情况、自我总结评价等。二是计划制定好后,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并发动家长一起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计划。
  二、创设学习条件,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而要保证他们有效参与,又必须扩大参与面,培养学生善于参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1、要让学生会说
  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个人从说的过程中来掌握知识。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分三个点让学生来说,首先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要先通分,这是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接着在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后,让学生比较说说异分母分数和同分母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后,让学生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总结出计算法则以及注意点。通过这三次说的过程,学生基本上对异分母分数计算方法和为什么要通分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这样使学生建立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并且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好的发展。
  2、让学生会看
  看书自学,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帮助巩固的重要手段。但小学生往往急于求成,只看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培养阅读能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龄学生,分别采取先讲后看,先练看后看,先看后议,边讲边看等不同的训练。
  教师创设条件,给学生以个体尝试的机会参与活动,避免教师过多的单向传授,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有效地培养了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教之一些切实有用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之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中,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逐步形成和提高。
  • 【发布时间】2019/5/7 11:50:12
  • 【点击频次】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