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何培养

 

【作者】 张 丽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普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似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一、挖掘现实生活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从而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可带领学生到商店观察各类商品的价格,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吃力时,可带领学生到操场测量沙坑的长、宽、单、双杠的高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也可让学生把自己家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数。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问题。
  二、应用多媒体营造数学情境
  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在教学“减法的意义”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在屏幕上出示“一盘热气腾腾的馒头”,馒头有5个,然后在出示一个小朋友走来拿走2个,问盘子里还剩几个?通过图象,学生很清楚地弄懂了减法的意义。在讲解乘法的意义时,在屏幕上出示彩色的自然风景,里面有两只小鸭子,老师和同学一起写2,接着伴随鸭子嘎嘎叫的声音又游过来2只小鸭子,老师在后边四写2+2,接着伴随着鸭子嘎嘎叫的声音又游过来2只小鸭子,在2+2后面接着圆圈2,就这样不断出示画面后,写出算式2+2+2+2+2+2=?然后找出为什么要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生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五、发挥情感作用,树立学习信心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没有老师的爱是不行的,这里的爱包括理解、接纳、尊重、信任、赞赏、激励、宽容、提醒等。记得我班有个男孩,刚从外地转来时,学习成绩很差,上课经常走神,有时人会莫名其妙地把椅子倒过来坐,有时在别的同学课桌上涂修改液、放口香糖,甚至有一次把黑板打了一道口子,是班里邮名的“调皮大王”,他们并未因他调皮而嫌弃他,而是认真寻找症结所在,原来孩子的父母离异了,小姨经常打骂他,缺少温暖,他越业越孤僻,便用拳头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于是我就处处关心他,上课提问总要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他有一点进步,就在全班表扬他,让同学看到他的优点;有时作业错误较多,我就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慢慢讲错误的原因。这位男孩思想渐渐进步了,学习认真了,上课也不走神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 【发布时间】2019/5/7 11:50:38
  • 【点击频次】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