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培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探究

 

【作者】 覃振莲

【机构】 广西容县石寨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師应当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共同阅读,共同成长;方法指导,深化阅读”三方面,阐述了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具体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探索和思考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方法指导

  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课内教学的延伸,还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今后的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课堂,指导阅读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就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阅读指导。《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1.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划圈、摘录、做卡片、写读书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利用阅览课教学生阅读方法,我对学生提出“三读法”。即:“一读”要求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了解大意;“二读”要懂得文章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或道理;“三读”要质疑问难,在好词好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质疑问难。对学生的发问,我总以为表扬鼓励为主,并及时指出发问途径,教给发问方法。为此,我要求学生精心准备一本摘录本,各自取名、美化。如《拾贝壳》、《童言无忌》、《藏宝集》、《花蕾集》等,让家长写上一句希望的话。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根据年级的特点,讲究实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理解概括能力,教会他们除了摘抄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内涵等方法,读书笔记可以从以下内容构思:
  即鼓励学生把读到的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动物、景物或人物等标出来,加以欣赏。阅读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里去寻宝。
  2.让学生以自主、能动的心态参与阅读。变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主观要求。我采用“七个一”的教学步骤:拼一拼、读一读、猜一猜、演一演、画一画、赛一赛、玩一玩。如阅览课上运用课外读物教材《别说我小》中的有关儿歌《手》、《双手和大脑》、《手指谣》等作为语文课的延伸阅读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出示一则补充谜语:“一棵树,不长叶,不开花,做事情,全靠它。”让学生自由阅读后猜一猜,谜底是手。接着阅读《手》,自由拼一拼,再配动作读一读,了解儿歌大意,知道一双手能做很多事情,它是人身上的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第二首儿歌《双手和大脑》。学生自由拼读后,思考:人身上有哪两个宝?用笔画一画,再来比一比,赛一赛,谁读得准确又响亮?接着想一想:怎样才能有创造?学生齐读: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二、课外延伸,推荐阅读
  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兼顾思想性和知识性,根据学生思想实际,语文教学实际,兼顾学生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其中的“质”与“量”,反对那种“多多益善”,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最终流于形式的做法。课外阅读配合课堂教学,既要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其它学科的需要及其学生兴趣的广泛性,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教《小虫和大船》后,学生知道了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还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负责,细小的地方也不能马虎。课后我又向学生推荐了几则寓言故事:《鹧鸪与乌龟》、《田鼠与毛虫》、《蛇与跳鼠》、《狐狸和公鸡》,并提出阅读要求:每人至少选读其中的两个故事,不认识的查字典,读懂故事讲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又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学生阅读兴趣盎然。
  把课外读物引进阅览课中,目的是让学生从各种书籍报刊中获得新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比较广泛,教师必须想办法给学生充实更多的阅读资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征订了《ABC画报》、《儿童报》、《少年报》、《图画报》等课外读物,激励学生大量阅读。
  三、提供环境,坚持阅读
  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和学生图书馆的配合。
  1成立“小小图书角”,倡导阅读。为了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个假期买两本新书。利用寒暑假,自己先读好。每学期开学后,开展“献两本我喜欢的书给你给他”的活动,把自己的好书介绍给别人。这样每学期班级就有了近百本书,组成了班级“小小图书角”。于是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看。这样形成了人人都看课外书的良好氛围。
  2.利用图书室,广泛阅读。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我经常利用黑板报、墙报等阵地,及时作新书介绍和推荐,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览课上亲自带学生进图书室畅游书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读书氛围,并保持阅览室的宁静、明净,让学生在这样洋溢馨香的地方尽情采撷知识的花蜜。
  3.拓宽学生读书空间。我们又把读书活动引向家庭。许多家长经常带孩子上书店,给孩子选购书籍,有些家长还在家里为孩子安排了读书的小书桌、放书的小书橱。有些家长还放弃休息娱乐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边读边议,互相讨论。
  四、开展比赛,鼓励阅读
  课外阅读根据需要,既要安排在课余,又要安排在阅览课上,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比比谁知道得更多”、交流自己的读书铭言、读书心得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魅力,并以此评出班级的“小博士”,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长新知识。进行创作诗歌朗诵、故事会比赛,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结合“阅读章”,向同学介绍10本少儿书籍的书名、作者姓名及主要内容。开展知识竞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通过演课本剧、编小报等活动,不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受到多方面文人的熏陶,巩固课外阅读成果。
  在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剪贴报比赛,让学生从报上挑选一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文章。这些文章形神兼备,文质并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剪报热情。组织学生从报上剪下自己需要的资料,拼贴成实用的剪贴报,学生兴趣很浓,效果甚佳。
  重视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对学生识字解词,知识积累,能力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充实、拓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理想、道德、情操的培养,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17年第2期
  • 【发布时间】2019/5/7 14:34:12
  • 【点击频次】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