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以学定教,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作者】 王 琼

【机构】 湖南省永兴县马田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标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要心装学生,有“以学定教”的理念和意识,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始终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摆在第一位。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科学地贯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以期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让预习中的学情成为探索新知的推进剂
  当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已经得到广大家长和老师的普遍重视,常规做法是读一读、查一查、思一思。如:教学四年级古诗《江南春》时,预习作业并没有布置了解诗人,搜索诗人的其他作品,而是让学生试着了解诗意,将自己对于某一行诗的理解画下来。预习作业收上来后,我做了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基础有问题,于是,调整了教学设计。
  师:题目是《江南春》,那诗中哪些诗句写了春景?
  生:是一、二行诗。
  师:预习时,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了画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做相应介绍。
  生:我画的这幅图有绿树、红花,它们相互映衬着。
  生:我画的这幅图有村庄、流水,这是我理解的水村。
  生:这是我画的山郭,就是靠山的城墙。
  师:“郭”这个字在现代多用于姓氏,这是古代和现代用法不一样的地方。
  生:这是我画的酒家,门口就是酒旗。
  师:对于酒旗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古时候都用布做,类似于现在的广告牌。
  师:(找出两种不同的学生作业),这一直一斜的两种酒旗哪种更合适?
  生:诗中说“酒旗风”,应该是斜的更合适。
  生:我们刚学过古诗“微风燕子斜”,这里是“春风酒旗斜”。
  师:第一、二行诗就是描写了这样一幅春天的风景,还有什么景物被忽略了?
  生:黄莺。
  师:黄莺只贴一只,合适吗?
  生:应该不止一只。
  师:诗中并没有明确数字呀?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千里江南都能听到黄莺鸣叫,足见数量很多。
  师:“千里”这是概数,表示极多,我们学过的哪句诗也用了这种手法?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所以,这“千里”二字告诉我们到处有鸟影,处处闻啼鸣。
  师:(指学生作品总结)莺啼、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在春天的江南随处可见。
  师:看着眼前这幅《春意图》,杜牧不禁吟诵起来:
  生:(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预习作业是让学生思考在先,促使学生从被动依赖到主动积极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以预习引领课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跟着学情走的,将在预习反馈中捕捉到的学情,及时调整到课堂教学设计之中。教师的教是“基于学”,立足于学生尝试探索学习后产生的重点、难点,这些学生学习的动态又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给教师带来新的教学灵感。
  二、让课堂中的学情成为教师预设的催化剂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和反馈是最值得老师关注的资源,因为那是思维正在涌动的痕迹。教师要善于倾听,将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中的亮点得以放大。
  比如,在《忆江南》一文的生字教学时,设计编口诀或猜字谜的方法识记生字,一位学生在设计“忆”字的字谜说:“心里有个甲。”这说明他还未分清“甲”“乙”二字,如果仅仅只停留在直接帮他口头改正,那么这个学生可能还是对“甲”“乙”二字模糊不清,所以这时教师及时板书“甲”“乙”二字,以示区别,同时也是对全体学生的一次强化识记。
  另一个孩子在设计“南”字的字谜说:“山洞里藏着一只羊?”好几个同学都猜是“南”字。这时教师赶紧追问:“你们同意吗?”学生都赞成,老师借机板书:“你们看,老师按照他的口诀写出的字,是‘南’字吗?”同学们立即找出问题所在,教师说:“那我们一同帮他改一改字谜。”——“山洞里藏着一只羊?可仔细一看,并不是一只羊,它比小羊少一横。”原来,易错点就在这位学生的回答中化解了!
  三、让作业中的学情成为重难点突破的新鲜剂
  在教一年级的时候,教师会布置一些写话的内容,写下你最想说的话,写得好的会给小作者打上五角星,并在班级中表扬。
  在教学《春到梅花山》一文时,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寒气”一词,笔者就引用了一篇学生的写话作业。
  师:读着这段文字,你理解了课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
  生:理解了“寒气”。
  师:早春,寒气还未退尽,这时的我们是什么样?
  生:缩着脖子,想躲起来。
  师:这时小草会怎样?
  生:还躲在泥土里没长出来呢!
  师:桃花、梨花、杏花呢?
  生:还没开呢!
  师:大家都害怕这早春的寒气,可是谁不怕?
  生:梅花不怕寒气。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答)
  师:看着这样的梅花,你想说些什么?(生答)
  本课中还有一句:“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这句话也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同样,我也在学生的作业中得到启示。
  师:阳宇轩同学向我们介绍了那么多梅花的品种,如果绿萼梅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会像蓝天下的片片什么云?
  生:绿云。
  师:如果朱砂梅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会像蓝天下的片片什么云?
  生:红云。
  师:如果杏梅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会像蓝天下的片片什么云?
  生:白云。
  师:杏梅、绿萼梅、朱砂梅、江梅,这么多品种,这么多种颜色,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时一定就像蓝天下的片片什么云?
  生:彩云。
  备课时,我就在思考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怎样的教学设计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寒气”“彩云”这两个词语。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的作业给了我灵感,这些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虽然原始,但是最真实、新鲜,也最能帮助学生理解,上课时一定会更吸引學生。
  由看见到发现,由预设到生成,由引控到自由对话,学情一直都应该指引着我们的教学,或搭支架,或择时机,或创设方法,让学生始终身处课堂,让“学”真正发生。
  • 【发布时间】2019/5/7 14:35:22
  • 【点击频次】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