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高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

 

【作者】 赵 云

【机构】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个性获得和谐发展。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广大语文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法官。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变得主动探究、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完善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相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表达能力,并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的积累。所以高中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注意了一下几点:
  一、做好探究前的准备
  任何实践活动都会受到条件的制约,探究活动也不例外。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了,扫除障碍、克服各种困难从而使探究活动顺利的进行。1.心理上的。这里的心理包括意识、兴趣、情绪意志力等.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及强烈的探究意识进行探究活动。探究意识、探究兴趣对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有着作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像指挥家那样有节奏地调节师生情绪指引着探究活动曲折波澜式前进。学生生在探究过程中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从挫折中崛起,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间断地接近探究目标,进而完成探究任务。2.知识的。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学科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学科的探究活动略有不同,语文学科的典型特点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的积累。学生知识的多与少会直接影响探究质量的高低。因此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学生的知识积累。比如字词的积累、文学文体常识积累、阅读方法积累、写作手法积累等等。3.工具的。探究主题可以在课前做教辅工具上的准备。比如教学课件、教学图片、音像资料等等。总之探究工具准备的得愈充分则探究活动进行的愈顺畅。
  二、注重探究过程的指导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促进者、引领者,探究性阅读特别强调了“研读”教学的视点是“学生”,即学生处于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人。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突出了阅读是学生的活动。开展探究性阅读不可能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这绝不是教师的灌输或传授。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创设引领学生的途径和方法。探究过程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安排成三个环节。即设问——究问——答问。当然,一堂课中,问题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但探究的模式一般是不变的。
  1.设问
  设问即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各种探究结果进行梳理整合,使学生探究活动更加积极有效。比如《宝玉挨打》探究贾政打宝玉的深层原因时,可先从学生的身边说起,让学生回忆从小到大有否挨过父亲的打,而自己父亲的打与贾政打宝玉的不同之处,然后针对问题结果进行设问。设问的选择应是一堂课问题的重点,及关键,在安排设计问题时也应具备科学性,问题宜精不宜多,多个问题时应设计成由浅入深地发问,恰如一朵花的绽放,注意层次性。
  2.究问
  究问即探究问题的过程,注重学生推理能力、考证能力及判断能力等的培养。探索与创新是人类认识未知领域的基本科学方法,也就是在阅读活动中围绕“探究”的专题或中心,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自身的认知经验、生活阅历中去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语文学科的问题大体有两类,一是“问题式”,即要求探究结论,比如“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验证式”,即要求验证或判断结论的对错,赞同或反对。问题的要旨在于推理,在推理分析中查找相关的论据以便佐证观点。最后,推导出结论。
  3、答问
  这是一个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思考,可以对文本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式解读。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接受和创造的过程,由于文本丰富的内涵,及读者的不同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的,创造性的探究结果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独特的探究感悟都是自己对文本的心智阅读的再创造,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唤醒学生的创造灵感,体现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学生在为斑羚的伟大的献身精神深深感动之后,对“看得目瞪口呆”的人类提出了批判,认为作者和文中的那些屠夫一样,虽然对这些伟大的斑羚充满了同情之心,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动物看客,作者在那场赶尽杀绝的毁灭生命的暴行中没有表现出人类应用的良知与善心。与学过的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相比,展现了人性的巨大差异,同样的是人为动物的伟大舍身精神惊呆了,但“我赶紧唤住惊愕的狗,而且怀着敬意走开了……”《麻雀》一文,在唤住“狗”的简单行为中却表现出了人类最深重的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伟大的良善品质,作为猎人表现出了良知、友善天性的回归,深深启迪和熏陶了我们的高尚情怀。学生对《斑羚飞渡》和《麻雀》两文的鉴赏性的个性化阅读,把学生的思想引向了新的精神高地。教师对学生这种独特的感悟,要精心呵护,这也是一种尊重生命的美德。
  • 【发布时间】2019/5/19 19:44:05
  • 【点击频次】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