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让识字教学走进生活

 

【作者】 邹贵娟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芳林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识字教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日常生活中的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更重要的是把识字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关键词】 识字;教学;走进;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只有与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无穷的语文资源。小学识字教学是重点,只有让识字走入生活,学生学习语文才有兴趣。
  一、汉字的特点
  汉字有自身的特点,在造字原则上,由表形到表意,且意蕴丰厚,从形体上是由图形到笔画,从象形到象征,从复杂到简单,体现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经验,所以汉字来源于生活。把汉字作为大干世界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在浸润式的学习环境中接触文字,发现文字,认识文字,并通过文字开启认识世界的多扇大门,是可行的。
  二、农村小学生目前识字生活化的状况
  我们学校生源以农村人口和外来务工子女为主,这些家长们,因为一天的劳累,回家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更别说主动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与孩子聊聊学校的生活了。即使有空闲时间,大部分家长选择的还是自己娱乐,能坚持不懈地关心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少之又少。加上大部分孩子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课后作业得不到很好地辅导。学生基础存在很大的区别。就一年级的新生而言,有些孩子已认识了近百个汉字,而有些孩子的识字量只达十几个。还有不少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几乎是“玩”过来的,根本没有汉字学习基础,在进入小学后如此大的识字量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孩子们的灵活性和想象力在幼儿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锻炼,致使学生在进入小学后,学习汉字采用的是死记硬背,没有掌握很好的识字方法,他们学得疲惫,从而厌烦学习汉字。
  三、提高小学生识字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对于识字教学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何让学生学得扎实,记得牢固呢?在研读《新课程标准》之后,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教给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识字以课内外相结合、以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为原则。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也应该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掌握更多的识字渠道。
  1.回归生活情境识字。例如当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插图与体育用品和体育运动有关,要求认识的字也有规律可循。教学时,我把课堂设在操场上,结合现实生活自主识字,先做动作再识字。如:认识“篮球”“羽毛球”“网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用品时,我先出示实物,再让学生识字;在识记“下棋”“赛跑”“跳皮筋”“滚铁环”“踢毽子”“荡秋千”等体育运动时,我让学生先做相关运动再识字。学生手脑并用识记生字,在玩中学,动中学,学得活,记得牢。
  再如“柳”和“迎”两个字,学生总是分不清,不知道谁中间有“丿”,于是,在迎春花开放的季节,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迎春花,再走出校园到芳林河边观看垂柳。再学这两个字时,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积极,并有出人意料的发现。有孩子说长长的柳条像长辫子随风摇摆,所以不能把“柳”中间那一“丿”给丢了;又有孩子说看到迎春花开在枝条上,花没有长辫子,就不能在“迎”的中间加一“丿”。因为在生活大课堂中细心观察,学生易写错的“柳”和“迎”再也没错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场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比较轻松。”生活化的识字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渗透直观形象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孩子们变得聪明起来,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生机勃勃。让孩子们在生活情境中快乐地享受识字的乐趣吧!
  2.认识校园经常接触的字。校内的识字资源极为丰富,标语、黑板报、宣传栏等都是很好的识字资源,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在校园中识字。下课时,让孩子看看我们教室的标语以及操场上抬头可见的大标语,让他们说说哪些字会认识了,不会认的,请会的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碰到学生时,也会问一问他是否认识附近的字,例如:在学习园地四读标牌的环节,我引导孩子读完书上标牌后,出示了我们孝义常见的一些标牌图片。这样,学生会意识到汉字就在我们身边,就会有意无意的注意它,这样,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和识字融为一体,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3.从身边的事物的名字出发培养识字兴趣。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多媒体,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表示该实物的字。学生们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桌、讲台、黑板贴上字卡。甚至班级布置时,也尽量让学生动手,如“卫生角”“图书角”“自然角”的标牌都让学生试着设计,试着美化。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大都认识“男、女、厕、所”这些字;会下象棋的小朋友都认得“将、士、相、车、马、炮”;陶行知先生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联在一起教。”在给实物贴标签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培养了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 
  4.利用教育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生活化识字教学。认识我们的学校:“芳林学校”,“教学楼”,“一年级一班”等和学生学习环境相关的生字。比如认课程表,前面黑板左上角,每天写上要上的科目。如:语文、数学、音乐等。
  5.在购物、逛街、旅游中识字。在逛街时认街道牌,购物时让孩子边逛边买边识字,不知不觉又增加了识字量。这些随处可见的文字都能成为生活识字书,从而满足学生对识字的渴望。例如,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跟随妈妈到超市买菜,他发现每种蔬菜都有一个标牌,标牌上标有蔬菜的名称,于是他就对照着每种蔬菜,认真识记标牌上的“韭菜、芹菜、菠菜、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这些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了起来,这就是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6.看动画或听广播中识字。告诉学生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识字,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识字,培养学生们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意识。例如看过电视连续剧《熊出没》的孩子,对“熊、出、没”三个字都能无师自通。汉字无处不在,“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看电视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汉字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把汉字学习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汉字学习就会永远充满活力。
  7.从“名字”中识字。新生入学时,可以让每个孩子介绍自己,然后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让别的同学认识自己,熟悉自己的名字。在课间活动时,可以一边玩耍一边看同学身上戴的校牌上的名字,不会的就问问。这样,同学名字上的字很快就认识了。
  四、为学生创设在生活中识字的平台
  教师要常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创设在生活中识字的平台,让学生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在生活中识字的经验。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能认识许多汉字,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常常让家长把孩子带到街上、超市等地方,让孩子从包装、招牌、广告、商标等上面去认识汉字,并把认识的字制作成画报,作为成果在班级展览,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主动、积极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五、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它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种自动化动作。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跟随妈妈到超市买菜,他发现每种蔬菜都有一个标牌,标牌上标有蔬菜的名称,于是他就对照着每种蔬菜,认真识记标牌上的“茄子、辣椒、黄瓜、韭菜、芹菜、菠菜、西红柿等”,这些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了起来,这就是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我们对学生的这种识字积极性,要大力宣扬,热情鼓励,以点带面,促使更多的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生活识字的良好习惯有如下的表现:学生在街道、在社区、在校内、在家里,通过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读书,看报,广告字……能自主识字。只要见到汉字,就产生识字的欲望,就能自觉地识记了。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注重引导,日常生活中的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更重要的是把识字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陶冶生活情操,培养生活才干和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

  • 【发布时间】2019/5/19 19:48:23
  • 【点击频次】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