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促进读写结合

 

【作者】 林素萍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读是写的基础,读和写是一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辨证的关系。农村的孩子多数怕写作,如果语文教师能优化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读是写的基础,读和写是一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辨证的关系。读是从多方面吸收能量的过程,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以写促读,可以让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动活中受益。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让读与写结合呢?
  据了解,现在的农村小学,多数学生对写作都有恐惧排拆的心理,说起写作文就怕,觉得无内容可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写起来则无中心无条理,这是主要原因。
  2.课外阅读少,缺少积累、词汇贫乏,写出的作文只能是平淡、乏味的文章。
  3.学生不注意观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在写作时,往往是脱离生活,胡编写乱。 
  鉴于这些原因,笔者从优化阅读教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我认识到,“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者有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关系,优化了阅读教学,就能促进读写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很好的帮助。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方法。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作用。在阅读教学中,预习课文更为重要,如果学生都能自觉地预习,会预习,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预习课文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内容。
  初读课文,读的方式可以多样,有速读、默读、朗读,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读哪些内容呢?可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或阅读提示的要求,带着提示的问题读课文,借助拼音法读准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2.细读课文,培养质疑能力。
  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再细读,对不理解的生字或新词,借助字典或联系文中句子进行理解,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做上记号。课后练习,事先思考,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记下来。思考,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有没有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这样学生带问题去听课,如还听不懂,还可以借助全班同学的智慧,通过课堂质疑,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3.注重积累,厚实语文底子。
  书本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语文离不开书本,只有多读书,才能吸取更多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知识。如积累词汇,这是一项夯实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基础工程,犹如修好高楼大厦的基脚。学生在阅读时如果遇到好的词语就应该把它记下来,弄懂意思,知道怎么用。在以后的写文章、说话时就可以用到。只有学生积累的词汇丰富了,以后写文章,说话就不会愁没有词语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对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感悟。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有时也要和学生一起讨论,使他们感悟其中的是非善恶,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讲授完课文后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使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明义。另外,把好的词、句、段摘抄下来,背熟,日积月累,丰富词汇,为自己的写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文本内涵
  以五六年级为例,由于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授讲读课文时,忌面面俱到,应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感悟的方法,特别是文中关键的词句,通过关键句子的解读,进而揣摩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感悟体会遣词造句的能力,积淀语文阅读的智慧,为写作奠定基础。
  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达到与文本沟通,产生共鸣。如教学《白杨》一课时,我就是通过抓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白杨顽强的生命力。首先要学生找出其相关的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句,通过它来体会白杨树生命力的顽强。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进一步体会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白杨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长得高大挺秀,为大地添绿,值得赞赏后,展示问题“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引导学生从爸爸和白杨树相同或相似点去寻找答案,从爸爸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意愿角度去理解、发掘无数像爸爸一样在边疆参与建设的人们的崇高思想,从而达到突破课文重难点,理解文章中心的目的。进而理解认识文章通过由物及人的方法,达到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为学生写景物的文中提供一个典型的写作范例。
  三、总结写作特点,激活学生的仿写欲望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写作特点。在讲解课文后,可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写了什么,它是怎样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通过概括写作特点,既是对文章章法的整体回顾,又为指导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如学习《养花》一课后,我就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这一课文的写作特点:(一)开头运用对比方式,突出作者对养花的喜爱。(二)在平凡的养花过程的事件中感受,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每一件事情都是紧紧围绕中心。(三)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使文章整体结构严密。文章用总结式结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段落间运用了过渡句。(五)整篇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这些特点的归纳总结,不但让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而且在学生领会这些特点后,教师顺势点拨,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的经历,着手仿写作文。如学校举行运动会,我引导学生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先写运动会的场面,再具体写某一个激动人心的比赛,最后可总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样有针对性的结构仿写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是极为有效的。
  四、加强习作的有效指导
  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来的写作知识,运用到习作当中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积累阅读知识和写作方法的能力,一般都可在阅读教学中养成。
  作文的有效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不同的事物,其方法不尽相同,虽然教无定法,但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一定要有顺序,抓住重点,如写植物要从茎、叶、花、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及用途等方面观察,可以从中选择一两个方面作为重点观察;写动物要从它的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等角度进行观察;写人物要从他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进行观察。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组织材料运用材料。通过指导观察,要求学生每天以日记的形式记下观察所得,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了写作素材后,不一定就会写作文,还应指导学生会运用选择使用这些素材,教给学生选择材料的方法。选择最新颖的、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作文,如何考虑如何安排文章的详写和略写等等。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可以避免不切题和内容空洞的现象。
  以写人作文指导为例。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叙事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引导学生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回顾所学的课文,了解哪些是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哪些是写事为主的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人物的写法上有什么妙招可以借鉴。这样的作文指导,充分发挥教材的可利用资源,可以弥补农村学习资源的弱势,为语文教学开拓有效的教学途径。
  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优化,促进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在积累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学会运用,从而爱上阅读,爱上习作。
  • 【发布时间】2019/5/19 20:03:51
  • 【点击频次】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