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语文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

 

【作者】 段成容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华封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总书记的精辟论述,为当代国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醅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明确的实践遵循。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其“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既然语文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那么,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运用理应成为语文教育的重点。
  一、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很明显,教育影响的不只是个人的素质,从长远来看,从大的方面来看,教育影响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决定着一个民族现在和将来的发展。
  上世纪以来,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大量的外来文化和当代的浅层次流行文化一点点侵蚀我们的生活,民族文化面临着失去自我个性而被潮流淹没的危机。今天,很多中小学生的口语中、日记或作文里,充斥着“卧槽”“屌丝”“GG”等等不伦不类的词语;他们的精神停留在熊出没、流氓兔等浅阅读趣味甚至低级趣味上;他们迷恋偶像明星,迷信iPhone手机,随时随地触目所见都是手机一族。他们天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可是书香却离他们越来越远。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无视教化功能,不把民族文化优秀之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那么,现在,或者未来,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就会慢慢丧失精神家园,我们将再也看不到汉语言应有的灵性和尊严。如果一个国家的母语文化已经不能构筑青少年一代的精神底蕴,我们将依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过去,我们对传统文化批判和抛弃得太多,继承和汲取得太少,因而造成某种程度上特别是青少年之中的民族虚无化趋向。要扭转这种趋向,唯有教育。而语文教育,恰是以本民族语言文化为载体,通过潜移默化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之教育。所以语文教育更应该重视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发挥语文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二、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聊传统文化时说过:“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很多。经、史、子、集是经典,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里都有经典,当然,现代文里也不乏经典之作,不过,我们作为有着几千年传统经典文化的中国人,传统的文化经典是天经地义应该消化、吸收并传承的。
  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府考察时,当他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还有些非常杰出的人士,他们在人生困惑苦恼的时候,在面对困境难以抉择的时候,他们会翻翻《老子》或者《论语》,一遍一遍地读,用心去读,然后获得启迪。这就是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大家知道,海尔的张瑞敏,他在八十年代读西方德鲁克的管理著作,而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他随身携带的著作是一本《老子》。而今天我们有了压力和困惑,为什么很少有人去找老子或孔子来帮他解决呢,因为这些经典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讲很隔膜,为什么很隔膜,因为小时候没有学或者没有学好,我们的终身发展也受到限制。所以,我认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海量阅读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精粹的经典书目,一本一本地读,而不是庞杂地零零碎碎地选一些篇目,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精神。二是要结合统编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年龄阶段特征,结合时代要求,编写传统文化经典的校本教材,引导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文化经典的学习中。
  三、着力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影响力
  学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群体。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所以,首先我们要在课程安排的内容上,将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内容纳入语文课教学中,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给学生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渗透作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师资建设,通过访学进修、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传统文化修养,以渊博的知识折服学生,以特有的人格魄力引导学生心灵,以扎实的国学功底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真正通过老师在学识修养、道德品质等方面表现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真正认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魄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互动融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发布时间】2019/5/19 20:12:25
  • 【点击频次】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