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刘俊成

【机构】 重庆市丰都县青龙乡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自己参加工作以来对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断思考和不断总结,个人觉探讨的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中学生来说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只有自己理解的内容才更不容易忘记。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创新课堂的建设者,课堂是师生合作探究的“研究室”,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富于创造性的一个活动。现在的课堂不在是以前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记什么。以前一堂课讲什么怎么讲完全有老师说了算,完全忽略了学生是一个个有着鲜活思维的个体。有时我时长把老师定位为导演,而同学们就是戏里的演员。我们每个老师要对同学们的学习进行的是指导,而不是代替或者剥夺。因此我结合自己上课的一些经验以及通过观摩学习我觉得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以往课堂上“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生成和建立。
  当然这种模式在每个环节上对教师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对我们的的每一节课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主要体现在备课上,教师必须明确每堂课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样教,训练什么、怎么训练。首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必须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其次,进行学法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调动合作的力量;第三,设计的练习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量力性,强调当堂达标,减少作业时间,逐步增加学生的预习时间,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第四,要考虑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预测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以备课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因此我片面的认为,要搞好课堂的探究模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工作中都不喜欢我们的领导每天板着一个面孔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同样的我们的课堂里,所有的同学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一位老师。我们每位老师应该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会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能促使学生对各种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反的如果所有学生对这个老师都非常讨厌的话,我觉得这位老师所任教的学科也不怎么样。因此,我认为我们每位老师应该做到让学生不反感我们每位老师,更不能反感我们所任教的学科是我们开展探究模式的前提,不然就像有的老师一起交流的那样同学们不来气不配合。
  (二)做好课堂导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导入的重要性。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个认识,没觉得导入的重要性,甚至还一度错误的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现在我才明白导入的成功与否就能决定我们这一堂课能否成功。我记得曾经有位老师在讲绝缘体时候,他给同学们讲他敢“徒手”抓电线。话一出就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但绝大部分都是质疑的声音。为了让同学们信服话音一转只要同学们学好了这一节课的知识你们也能做到。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所有同学都非常认真,都担心错过了什么知识不敢“徒手”抓电线。因此我认为创设情境做好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
  
  (三)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给同学们讲一次函数互相垂直的条件时。我先让同学们画了函数y=-xy=x+1的函数图像让同学们相互观察,让同学谈发现,和谈问题。很多同学都谈到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垂直,而认为他们垂直的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函数的比例系数互为相反数。在这里同学们通过小组的观察和合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管他对与错。对了能说出理由固然好,错了也不要急于纠正。问题的产生可以给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我们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重点。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自主发挥,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反馈,引出这节课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难点,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自自主探究的动机和欲望便产生出来,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四)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当我们发现问题和提出了问题后,就需要小组里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然以两直线互相垂直的条件为例。很多同学由于受老师写出的这两个函数的影响,普遍的认为当两个一次函数的比例系数k互为相反数时就垂直。于是让同学们开始验证继续画y=2xy=-2x这两个函数进行观察。同学们通过画图发现自己总结的规律并不能成立。当同学们在很无助的情况下老师又给他们希望,让同学们画y=0.5xy=-2x的图象,同时也给不同的小组给了不同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让他们研究。最后不同小组的交流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我从同学们的表情能感受到他们成功的喜悦。也能感受到他们有所收获的幸福感。理解了同学们“山穷水尽疑无路”的那种绝望时,教师的点拨,却给他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种豁然开朗的心情,增加他们学习的获得感,持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加强练习,巩固新知 

我们的课堂不管多么热闹,学生的发言是多么的积极。当我们学完心的之后还必须落在用上。如果你感受到了生成知识的幸福,却不能体会到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幸福。在用知识上不能落实,就和我们所说的弹花匠的女儿会说不会纺。因此我认为讨论结束生成了新知后,及时科学的训练是不能少的。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促进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当然在练习的时候我们最好是能给同学们选择的余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锻炼。总之,所有的练习都要努力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
  
  (六) 自我反思,课后延伸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就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有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可奢望仅靠职前师范教育就可获得这些特征,而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本领。
  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反思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之后,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
  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师生之间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风气。

  • 【发布时间】2019/6/30 14:20:30
  • 【点击频次】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