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现状分析与建议

 

【作者】 莫洪滨

【机构】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文章结合对我校美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美育教育

  美育,简而言之,就是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就是情感性。
  美育是学校教育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美育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美育提到了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审美素养、艺术素质是任何一个现代人都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这对于学校美育工作的落实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美育教学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小学教学中的美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只重知识传授,忽略了育人的大目标。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填鸭式的教育,视教学任务为唯一目标,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美育教学。这就很难让学生感受课堂中蕴藏的美感,阻碍了其审美能力的提升。
  我校通过对一线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小学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美育的内涵缺乏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长期以来,教师对美育的内涵理解较为简单,把美育简单理解为艺术教育,在实施美育工作中,把美育搞成了单纯的特长教育、技术教育,没有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什么是美育?现在有很多回答,美育是“美感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美的教育”等,这些理解把美育内涵界定在较为狭窄的范围内。认识上的局限性让人很难把握美育与美学、美育与教育的关系,最终也就无法确立美育的独立目标。由于对美育的特点、规律和功能缺乏正确的了解,因而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还不能正确全面的实施美育。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美育理论普及不够,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2.教师自身审美素养不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一位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又怎么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地参与课堂艺术的创造,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结构,才能激发、调动学生的审美激情和创造欲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其自身的美学修养。
  对于教师而言,应具有高品味的审美修养,以自身艺术修养去开发学生智慧的心灵,同时增长美学理论知识,使自己对美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不仅能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高品味的审美修养其实质是高尚审美人格的建构。一个有着高品味审美修养的教师必然是具有美的师德,这是审美化人格的外化力量。一个教师,在对学生的慈父慈母般的关心中,在诲人不倦的教学与辅导中,在与学生尽情嘻戏与欢笑中,一定有“一颗美如水晶般的师心在跳跃”。而这,一定离不开为师者的崇高的审美化人格。有着高品味审美修养的教师,会在他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都表现出潇洒自如的风范。能在他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中透出卓而不群的魅力而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
  3.美育理论的普及欠缺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美育同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合力。学校的美育工作以其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在学校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美育应该渗透在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及学校文化建设等各领域,以此引导学生从形象直觉的角度,培养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不断地完善和丰富教育主体的精神世界。就现实情况而言,能够按照教育方针要求把握住美育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来指导教学,但同时也面临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 
  家庭是美育的摇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美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对美育有着特殊的意义,父母对子女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导向性和制约性。作为父母,应该当好孩子的第一位美育教师,因此,父母应当正确引导、为孩子设计一个美的环境、训练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和耳朵,塑造美的心灵。遗憾的是现实情况离这些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工作要走出困境,必须透析美育现状,发现问题之所在,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升教师审美素质
  教师审美素质的提高和艺术类教师数量的增加是美育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德国教育家第斯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主要的师表,是最直接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因为加强教师的精神文化素养,塑造教师美好的形象,使之成为良好的典范,学生才会健康成长。建设内涵丰富的美育教师队伍是全面落实学校美育的有力基石。学校最主要的教育阵地是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发现美、创造美,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应该成为美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寓美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应当是广大教师的共识。 
  2.加强美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增长学生审美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情感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及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培养学生内在心灵和外在表征都符合美的要求的人。在美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各有其责任,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家庭和社会对美育比较消极,如何提高家长和社会各界对美育的认识和美学修养,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目前,在城市和学校的建设中,各地城市和校园都已经开始注重环境的美化,让人们出门就能感受到环境的美,通过环境育人。在这个美的环境中,还要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人们按照公民道德建设的相关要求,做到思想美和行为美,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章凯.西部地区中小学美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北方文学杂志,2015,10.
  [2]徐洋.关于小学语文美育教学建议论述.时代教育杂志,2013,16.
  • 【发布时间】2019/5/19 20:15:31
  • 【点击频次】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