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用乡土资源

 

【作者】 邓明兰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民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祖国广袤的农村环境资源丰富多彩,活力四射,是一本活教材。在新课程改革下,虽然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很大,但是也有着它特有的优势,是座巨大的“金库”。
  一、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融入课堂
  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解放学生的思维,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因此,在充分抓住农村的自然优势时,让学生们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阳光的温暖。农村的孩子可以目睹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如观察母鸡下蛋孵小鸡,小鸡长大又下蛋孵小鸡这一循环过程或者是母猪生小猪的过程。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耐心观察力,还能使他们掌握动物繁殖的自然规律,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在参与田间劳作的实践中知道了水稻的生长过程,以及收割晒干碾成大米煮成香喷喷米饭的全过程,懂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艰辛,珍惜粮食的重要,也对古诗《锄禾》加深了理解,觉得语文也是贴近生活实际的并不难学,使平时的生产劳动实践跟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当春暖花开时,让学生去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金秋时节,丰收的田野就在眼前,金灿灿的稻穗笑弯了腰,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学生们跟随大人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劳动中,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感悟生活真谛,感受劳动的光荣。这样做,让大自然,大社会真正成为学生的活教材,从中渗透语文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农村孩子生长在农村,是农村哺育了他们,他们自会热爱大自然,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这样就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为语文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促进教学
  我们知道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与环境“对话”。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积累生活技能和写作素材.农村孩子有着许多令人惊奇有趣的生活情趣:田间收割播种,地里采摘铲耕,水中捞鱼捕虾,山上摘野果采蘑菇….,这些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和生活情趣以及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为学生提供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只要我们启发、引导学生用好这些资源,在学习课文时,就会兴趣盎然,容易理解掌握,并拓展延伸了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再到写作时由于有米下锅,文思如泉涌,自然也不会觉得难了。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要想用好这些教学资源,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活动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让学生从农村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探究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农村的独特美,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农村进而热爱祖国的深切感情。其次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展现生活气息。一方面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多鼓励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多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条件参加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体会在做事和实践活动中的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
  三、活用乡土资源,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应善于发现、利用和发挥农村特有的优势,弥补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不足,大胆从教具、学具入手,运用身边的乡土材料,让这种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敢于动口动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农村丰富的生产、生活和动物植物资源这座天然的、随手可得的素材库以及农村儿童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丰富的农村乡土资源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一定能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型的合格人才。
  • 【发布时间】2019/5/19 20:20:02
  • 【点击频次】244